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32,分21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邓林
人如玉
林宗巾(又作:林巾 ...)
寒笋出林
东林
杜林驳尧
杜林官
对山林哀乐未忘怀
二林
飞鹤传书
焚山林
焚林
枫林关塞
赋上林
谷林
典故 
弃杖
 
夸父渴
  
夸父杖
 
夸父步
 
饮海绝流
   
夸父鞭日月
 
搜弃杖
 
与日竟走
 
相关人物
夸父


《山海经·海经》卷三〈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238~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
《山海经·山经》卷五〈中山经·中次六经·夸父山〉~39~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列子·汤问》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简释

夸父逐日:多指事业未竟或不自量力,亦用于歌颂勇敢奋斗精神。唐柳宗元《行路难三首》其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邓林:喻树林。拄杖。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八:“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例句

饮流夸父毙长途,如见当中印王字。 僧鸾 苦热行

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元稹 谕宝二首

北走摧邓林,东去落扶桑。 吕温 风咏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张说 喜度岭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杜光庭 怀古今

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须臾力尽道渴死,孤鼠蜂蚁争噬吞。 柳宗元 行路难三首之一

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渴死化爝火,嗟嗟徒尔为。 皎然 效古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韩愈 海水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韩愈 双鸟诗

典故
人如玉
 
南州高士
 
生刍一束
 
奠生刍
 
空谷人如玉
 
生刍人
 
束刍吊
  
徒步陈鸡絮

相关人物
徐稚
 
郭太
 
郭林宗


《毛诗正义》卷十一之一〈小雅·鸿雁之什·白驹〉~379~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汉·郑玄笺:「此戒之也。女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人,其德如玉然。」唐·孔颖达疏:「当得其人如玉者而就之,不可以贪饩而弃贤也。」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747~
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例句

旧交封宿草,衰鬓重生刍。 李绅 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

停觞一摇笔,聊寄生刍吟。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典故 
垫角巾
  
角巾折
 
巾角折
 
巾角垫
 
纶巾折
 
林巾
 
乌纱折角
 
垫吾巾
 
垫一角巾
 
护得纶巾角
 
角巾沾雨
 
巾残垫角
 
巾垫林宗
 
巾一角
 
林宗野外巾
 
细雨垫巾
 
学林宗
 
雨中折角
   
葛巾乖角
 
巾角争垫
 
折鸟巾

相关人物
郭太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郭太〉~2225~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閒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例句

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李益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 李贺 南园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 卢照邻 咏史四首之二

惭君角巾折,犹肯问衡闱。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

典故  
寒笋出林
 
竹笋迎出

相关人物
孟仁


《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孙皓〉
三年春正月晦,皓举大众出华里,母及妃妾皆行,东观令华覈等固争,乃还。是岁,汜、璜破交阯,禽杀晋所置守将,九真、日南皆还属。大赦,分交阯为新昌郡。诸将破扶严,置武平郡。以武昌督范慎为太尉。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西苑言凤凰集,改明年元。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曰:「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

例句

归来喜调膳,寒笋出林中。 司空曙 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

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 杜甫 奉贺阳城(一作城阳)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原注。阳城郡王。卫伯玉也。)

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典故
相关人物
慧远(东晋)


晋·佚名《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
永师先居庐山西林,欲邀同止,而师学侣浸众,永乃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而贫道所栖,隘不可处。」时师梦山神告曰:「此山足可栖神,愿毋他往。」其夕大雨雷震,诘旦林麓广辟素沙布地,楩楠文梓充布地上,不知所自至,伊大敬感乃为建刹,名其殿曰神运。以在永师舍东,故号东林。时太元十一年也。

例句

东林期隐吏,日月为虚盈。 皎然 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

北阙会抛红駊騀,东林社忆白氛氲。 齐己 答崔校书

典故
杜林驳尧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杜林


《后汉书》卷二十七《杜林传》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閒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徵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例句

寿王议鼎,杜林驳尧。 李瀚 蒙求

典故
杜林官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杜林


《后汉书》卷二十七《杜林传》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閒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徵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例句

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典故
对山林哀乐未忘怀

相关人物
孔子


《庄子集释》卷七下〈外篇·知北游〉~765~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狶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也,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禦,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典故
相关人物
慧远(东晋)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史传部三〉~357~3~
时有沙门慧永,居在西林,与远同门旧好,遂要远同止。永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乃为远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

例句

下马二林寺,翛然进轻策。 白居易 春游二林寺

典故
飞鹤传书
 
两鹤随轩
 
放鹤

相关人物
林逋


《宋人轶事汇编》卷七〈林逋常秩陈恬〉~36~
林逋隐居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内。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返。盖常以鹤飞为验也。逋常谓人曰:「世界间事皆能为之,独不能担粪与著棋。」
典故
焚山林
 
焚介子
 
介推焚死
 
士甘焚死
 
怨句识之推
  
介子焚山
 
逃赏介推

相关人物
介之推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8~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42~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
《新序·节士》~247~
晋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缫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乾,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成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典故    
晋山自弃

相关人物
介之推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周举〉~2024~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唐·李贤注:「《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僖公·传二十四年〉
晋候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加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日:「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简释

介推:咏雅逸或寒食。唐顾况《拟古三首》之三:“浮生果何慕,老去羡介推。”

子推:代指寒食。唐孟云卿《寒食》:“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例句

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 寒食

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介推名。 李涉 长安闷作

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杜甫 送李卿晔

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

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韦蟾 上元三首之三

浮生果何慕,老去羡介推。 顾况 拟古三首

典故
枫林关塞
 
屋梁落月相照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八〈梦李白二首〉
〈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远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路迷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何似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犹疑见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典故
赋上林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赋奏,天子以为郎。(赋为《上林赋》)
《昭明文选》卷八〈赋丁·畋猎中·上林赋〉~370~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猎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野羊。蒙鹖苏,裤白虎。被班文,跨野马。陵三嵏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罥騕袅,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例句

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

典故
谷林

相关人物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本纪》
「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皇览》曰:「尧冢在济阴城阳。……《吕氏春秋》曰:『尧葬谷林』。引皇甫谧曰:「谷林即城阳。」

例句

曙月思兰室,前山辨谷林。 权德舆 奉使丰陵职司卤薄通宵涉路因寄内

今日谷林归,灵辒烟雨霏。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三

《漢語大詞典》:化邓(化鄧)
指古代神话 夸父 逐日,杖化邓林的故事。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 渭 , 河 、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 邓林 。” 毕沅 注:“ 邓林 即 桃林 也,邓、桃音相近。”
分類:逐日
《國語辭典》:夸父  拼音:kuā fù
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了与太阳追赶竞走,渴死在途中。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國語辭典》: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壮志但未竟大业。南朝宋。释僧悯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当五道群品,无非是佛,斯则是何言欤!真谓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分類:日影
《國語辭典》: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壮志但未竟大业。南朝宋。释僧悯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当五道群品,无非是佛,斯则是何言欤!真谓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分類:日影
《國語辭典》:逐日  拼音:zhú rì
1.追逐日影。
2.比喻马行的快速。《梁书。卷五。元帝本纪》:「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隋。江总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昂昂逸骥,逐日千里。」
3.每日、按日。唐。白居易首夏〉诗:「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也作「日逐」。
《漢語大詞典》:邓林(鄧林)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
《國語辭典》:生刍(生芻)  拼音:shēng chú
1.乾草。比喻微薄的礼品。《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吊丧的祭礼。《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漢語大詞典》:垫巾(墊巾)
后汉书·郭太传载: 郭太 字 林宗 ,有盛名。曾出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后用“垫巾”、“垫角”谓模仿高雅。 唐 韩愈 《三器论》:“与夫垫巾效 郭 ,异名同 藺 者,岂不远哉!” 唐 黄滔 《谢试官》:“时争垫角,俗竟嚬眉。” 宋 陆游 《雨中过东村》诗:“垫巾风度人争看,蜡屐年光我自悲。”
分類:盛名出行
《漢語大詞典》:折巾郭
指 东汉 名士 郭太 。亦借指当世名士。 宋 张元干 《次仲弥性所和陈丈大卿韵》:“从来谁数折巾 郭 ?重到似是栽桃 刘 。”参见“ 折角巾 ”。
分類:名士当世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國語辭典》:林宗巾  拼音:lín zōng jīn
东汉郭太,字林宗,风流倜傥。一日外出遇雨,折头巾一角垫著遮雨,后人争相仿效,称为「林宗巾」。典出《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郭太》。后指文士风流倜傥、名重一时,为人所称羡。或指戴巾淋雨之态。南朝梁。吴均赠周兴嗣诗四首之一:「唯安莱芜甑,兼慕林宗巾。」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一○首之五:「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分類:品学为时
《國語辭典》:冬笋(冬筍)  拼音:dōng sǔn
毛竹(孟宗竹)的笋,冬日时由土中掘出,肉浅黄色,质脆味美。
《漢語大詞典》:孟竹
见“ 孟宗竹 ”。
《國語辭典》:孟宗竹  拼音:mèng zōng zhú
禾本科「毛竹」的别名。参见「毛竹」条。
《漢語大詞典》:东林(東林)
(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2).指 庐山 东林寺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参见“ 东林寺 ”。
(3).指 明 末东林党。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 魏广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 汉 的清流和 明 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参见“ 东林党 ”。
(4).指东林书院。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东林 威标榜, 邹 顾 屹山斗。”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寻遍 东林 南北部,一家钩党古无人。”参见“ 东林书院 ”。
《漢語大詞典》:东林寺(東林寺)
寺名。在今 江西 庐山 。 晋 太元 中, 慧远法师 在 江州 刺史 桓伊 资助下建成。 唐 会昌 三年寺废, 大中 三年复修。 宋 改名 太平兴国寺 。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 庐山 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 李邕 《东林寺碑序》
《國語辭典》:东林党(東林黨)  拼音:dōng lín dǎng
宋杨时建东林书院于江苏无锡。明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重修并与高攀龙辈讲学其中,每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士大夫多响应依附,遂有「东林党」之称。
《國語辭典》:东林书院(東林書院)  拼音:dōng lín shū yuàn
在今江苏无锡县,宋杨时讲学的地方,明成化中重建,万历间高攀龙、顾宪成等讲学于此。
《漢語大詞典》:二林
庐山 东林寺 、 西林寺 的合称。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僕去年秋,始游 庐山 ,到东西二 林 间 香炉峯 下,见云水泉石,胜絶第一,爱不能捨,因置草堂。” 唐 郑谷 《题兴善寺》诗:“寺在帝城阴,清虚胜二 林 。”
《漢語大詞典》:焚山
(1).失火之山。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水虽胜火,而升合不足以救焚山。”
(2).犹焚死。 清 钱谦益 《曹能始为先夫人立传寄谢》诗:“筑室不堪论旧隐,焚山寧復问新封。”参见“ 焚死 ”、“ 焚林 ”。
分類:失火火之
《漢語大詞典》:介子
(1).古代宗法,长子为宗子,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祭於家庙,庶子则称介子。介,副。以示不敢僭越宗子。礼记·曾子问:“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孔颖达 疏:“介子,某介子,谓庶子为大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
(2).指庶子有官爵者。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追讲前人之欢,坐忘介子之丑。” 明 宋濂 《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 庄 宦学有立, 洪武 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3). 春秋 晋 介子推 。《淮南子·说山训》:“ 介子 歌龙蛇,而 文君 垂泣。”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 介子 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4).指 傅介子 。 西汉 时出使 西域 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 张騫 奉使已来, 介子 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 清 黄鷟来 《咏史》诗之一:“ 介子 一书生, 楼兰 立奇功。”
(5).物理名词。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基本粒子的总称。它们都不能稳定存在,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漢語大詞典》:介推
见“ 介之推 ”。
《國語辭典》:介之推  拼音:jiè zhī tuī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晋国隐士。从晋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十九年。返国后,文公赐禄不及,而介之推亦不求功名,与母隐于绵山,文公屡次寻求不得,焚山以求之,竟不出而焚死。也作「介子推」。
《國語辭典》:子推  拼音:zǐ tuī
1.春秋时晋国隐士介之推的名。参见「介之推」条。
2.宋俗为纪念介之推,于寒食节前一日所作的枣糕。
《漢語大詞典》: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 ,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