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8,分2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约束
结束
一束
束带
束缚
拘束
束书
束手
束发
束帛
羁束
束装
妆束
束薪
束刍
《國語辭典》:约束(約束)  拼音:yuē shù
1.管束。《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日夜筹思,没有别的法子,只好自己约束百姓。」
2.约定。《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國語辭典》:结束(結束)  拼音:jié shù
1.总结、终了。如:「事情已结束了。」
2.拘束。《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3.穿戴装扮。《西游记》第二一回:「老妖结束整齐,绰一杆三股钢叉,帅群妖跳出本洞。」
《漢語大詞典》:一束
(1).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开那一束备中的卷子。” 柔石 《摧残》:“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参见“ 束帛 ”。
(3).数量词。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论训》:“ 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國語辭典》:束帛  拼音:shù bó
捆成一束的布帛,古时作为馈赠的礼物。《仪礼。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文选。张衡。东京赋》:「聘丘园之耿絜,旅束帛之戋戋。」
《漢語大詞典》:束带(束帶)
(1).整饰衣服。表示端庄。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刘宝楠 正义:“带,繫繚於要,所以整束其衣,故曰束带。”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束带听朝三十餘年,曾无闻焉。” 宋 秦观 《雷阳书事》诗之一:“束带趋祀房,瞽史巫纷若。”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2).泛指装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掌灯时分, 萧队长 跟 郭 白 二人商量一会,又忙一阵,两个人束带停当,办好通行证和介绍信,又支了路费。”
(3).指官服。引申谓公务。 唐 韦应物 《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謁无朝暮。” 宋 司马光 《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诗:“虽无束带苦,实惮把酒併。”
(4).指腰带。《水浒传》第十三回:“﹝ 索超 ﹞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鎧甲,腰繫一条镀金兽面束带。”红楼梦第七四回:“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寳玉 往常换下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帔带。”
《國語辭典》:束缚(束縛)  拼音:shù fú
1.缠绕裍绑。《国语。齐语》:「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
2.拘束、限制。如:「他终于打破礼教的束缚,勇敢的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吕氏春秋。季春纪。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國語辭典》:拘束  拼音:jū shù
1.不自由、不自在。《红楼梦》第三二回:「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
2.拘谨、不活泼。《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3.管束限制。《晋书。卷五三。悯怀太子传》:「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所欲,何为恒自拘束?」
《漢語大詞典》:束书(束書)
(1).犹负籍。 唐 方干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诗:“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梦锡 抱学有才……束书渡 淮 至 广陵 ,謁先主,辟置门下。”
(2).收起书籍。谓把书搁置一边。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明 唐顺之 《书丁近斋示孙卷后》:“今益衰且病,精力日减,於是经年束书不一观。”
分類:书籍搁置
《國語辭典》:束手  拼音:shù shǒu
1.无计可施。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皇子邓王生月馀,得痫疾,危甚,群医束手。」《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2.不再抵抗。《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您若会事之时,束手归降。」《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
《國語辭典》:束发(束髮)  拼音:shù fǎ
1.将头发束起来。
2.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汉书。卷一○○。叙传下》:「儿生亹亹,束发修学,偕列名臣,从政辅治。」
3.绑头发的饰品。《聊斋志异。卷一一。晚霞》:「鱼须金束发,上嵌夜光珠。」
《國語辭典》:束帛  拼音:shù bó
捆成一束的布帛,古时作为馈赠的礼物。《仪礼。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文选。张衡。东京赋》:「聘丘园之耿絜,旅束帛之戋戋。」
《國語辭典》:羁束(羈束)  拼音:jī shù
1.束缚。晋。张协〈杂诗〉一○首之八:「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
2.约束。如:「我们应该让他放手一搏,不要给太多羁束。」
《國語辭典》:束装(束裝)  拼音:shù zhuāng
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宋。陆游 晓发金牛诗:「客枕何时稳?匆匆又束装。」《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一开新年,便打点束装,前赴扆州成婚。」
分類:收拾行装
《漢語大詞典》:妆束(妝束)
(1).打扮,装饰。 明 唐寅 《题桑》诗:“桑出罗兮柘出綾,綾罗粧束出娉婷。”《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金银首饰,粧束身子。”《西游补》第十三回:“ 小月王 大喜,一面令人传旨,叫 踏空儿 不必凿天;一面叫女子弟粧束搬戏。”
(2).犹服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当时优家者流,粧束因可概见,而后世所为副净等色,有自来矣。 唐 制如《霓裳》等舞,度数至多,而名号粧束,不可深考。”
(1).打扮的式样。 宋 蒋捷 《贺新郎》词:“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綃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 元 张翥 《露华·玉簪》词:“几度借取搔头,别试 汉 宫妆束。”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不过,只要看有人出来唉声叹气的不满意女人的妆束,我们就知道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
(2).打扮。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小娘子,你怎么这般妆束?”
《國語辭典》:束薪  拼音:shù xīn
1.扎裍柴木。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诗。樵子:「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粜米续晨舂。」
2.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也作「束刍」。
《國語辭典》:束刍(束芻)  拼音:shù chú
1.将乾草裍扎成束。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也作「束薪」。
2.成束的乾草。《宋史。卷二七二。列传。荆罕儒》:「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门,焚其东门。」《聊斋志异。卷二。潍水狐》:「倘执束刍而诱之,则帖耳辑首,喜言朅勒矣。」
3.祭品。明。李东阳 望狄梁公祠用前韵诗:「寄远束刍谁与致,冲寒瘦马不胜骑。」《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致祭曰束刍,春祭曰礿,夏祭曰禘。」
《國語辭典》:束薪  拼音:shù xīn
1.扎裍柴木。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诗。樵子:「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粜米续晨舂。」
2.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也作「束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