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簪导(簪導)
古代冠饰名。用以束发。释名·释首饰:“簪,建也,所以建冠於髮也……导,所以导擽鬢髮,使入巾幘之里也。”北史·艺术传下·何稠:“ 魏 晋 已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 稠 曰:‘此田猎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 稠 始也。”隋书·礼仪志七:“自王公已下服章,皆绣为之。祭服冕,皆簪导、青纊充耳。”新唐书·车服志:“毳冕者,三品之服也。七旒,宝饰角簪导。”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椰子冠》:“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经安髮不知。”
《漢語大詞典》:栉縰(櫛縰)
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櫛縰笄总。”栉,梳发;縰,用缯束发髻。后因以“櫛縰”泛指事奉父母起居。 宋 陆游 《皇帝御正殿贺皇太子笺》:“以密赞为子职,岂独寝门櫛縰之恭。” 清 方苞 《工部尚书熊公继室李淑人墓志铭》:“淑人櫛縰,鷄鸣戒曙。”
《漢語大詞典》:笄纚
束发物。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 汉 郑玄 注:“鸡斯当为笄纚,声之误也。亲始死去冠,二日,乃去笄纚括髮也。”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鸡斯通作笄纚。”
分類:束发
《高级汉语词典》:帕头
幞头
《國語辭典》:网巾(網巾)  拼音:wǎng jīn
以丝结成用来包裹头发的网状头巾。《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陆有恩是已冠的门子,就将挖耳插于网巾之内。」
《國語辭典》:绡头(綃頭)  拼音:xiāo tóu
束发的头巾。《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向栩传》:「又似狂生,好被发,著绛绡头。」
分類:束发头巾
《漢語大詞典》:裹首
以巾束发。亦指束发之巾。 唐 郑愚 《大圆禅师碑铭》:“ 武宗 毁寺逐僧,遂空其所,师遽裹首为民。” 清 管同 《从舅邹君墓志铭》:“ 汉 诸葛武侯 既卒, 蜀 人哀思,如丧父母,其裹首多以白,谓为 武侯 制服云。”参见“ 裹头 ”。
分類:束发
《國語辭典》:裹头(裹頭)  拼音:guǒ tóu
以巾包头,也指头巾。唐。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漢語大詞典》:裹束
(1).裹头束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又有以巾子令占者, 简 曰:‘近来好裹束,各自竞尖新。称无二三两,因何号一斤?’”
(2).包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印官亲体》:“用白棉纸裹束,上写某案某人兇仗。”
《漢語大詞典》:毕结(畢結)
完成束发之礼。谓已长大成人。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如今景傍桑榆,男毕结女正当笄年,娘心免得忧虑。” 钱南扬 注:“言男女都已成人,已完毕了结髮的仪式。结髮,即束髮。”
《漢語大詞典》:封发(封髮)
指 贾直言 妻封束发髻、誓不改嫁之事。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 直言 坐事。贬 岭南 ,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 董 不答,引绳束髮,封以帛,使 直言 署,曰:‘非君手不解。’ 直言 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髮堕无餘。”
《漢語大詞典》:幧头(幧頭)
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方言》第四:“络头,帞头也……自 河 以北, 赵 魏 之间曰幧头。”礼记·玉藻“士练带率下辟居” 汉 郑玄 注:“士以下皆禪不合而繂积,如今作幧头为之也。”
《漢語大詞典》:髽发(髽髮)
古代妇人丧髻。以麻线束发。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尚书雪冤狱:“﹝ 杨乾夫 ﹞仍言号慟非所以成礼者,第择日举哀,縗服髽髮,绘佛饭僧,以资冥福。”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朱贵庙碑:“ 甬上 之戎,弔新髽髮, 扬州 都督,殉早衔鬚。”
《漢語大詞典》:榛笄
古代妇人服丧时束发用的榛木簪子。仪礼·丧服“恶笄者,櫛笄也” 汉 郑玄 注:“櫛笄者,以櫛之木为笄,或曰榛笄有首者。”按,礼记·檀弓上:“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孔颖达 疏:“盖用榛木为笄,其长尺,而束髮垂餘之,总垂八寸。”
《國語辭典》:加笄  拼音:jiā jī
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行加笄之礼,以示成年。见《礼记。内则》。
《漢語大詞典》:布总(布總)
古代丧服,以麻布束发。仪礼·丧服:“女子子在室,为父布总、箭笄、髽、衰三年。” 郑玄 注:“总,束髮。谓之总者,既束其本,又总其末。”吕氏春秋·审应:“今 藺 、 离石 入 秦 ,而王縞素、布总。” 高诱 注:“縞素、布总,丧国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