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3,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下埽
山产
会报
鬼朴
大系
五库
硬笔
木屋
梢芟
参看
编织
蜂蜡
裹金
耐热
正料
《漢語大詞典》:下埽
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埽,用秫秸、芦苇、树枝等捆成的筑堤材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此今治河下埽之始,但今易以柳枝,苇条耳。”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在工多年,讲到那些里头--挑坝、下埽、加堤的工程,怎样购料,怎样作工,怎样省事,怎样赚钱--那一件也瞒他不过。”
《国语辞典》:山产(山产)  拼音:shān chǎn
出产于山里的动植物的总称。或称以其为材料所制造的手工艺品。如:「传统的山产店卖的是畚箕、扫把,今日的山产店卖的是山里猎得的珍禽野味。」也称为「山货」。
《國語辭典》:会报(會報)  拼音:huì bào
互有关系的各机关或机关内部于固定期间会合在一起报告的例行会议。如:「校长正在会议室主持训导会报。」
《漢語大詞典》:鬼朴
做鬼的材料。资治通鉴·唐武则天长寿元年:“太后自 垂拱 以来,任用酷吏,先诛 唐 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数月,輒遭掩捕、族诛。” 元 王逢 《曹云西山水》诗:“世治多福人,时危多贵人;贵人乃鬼朴,福人真天民。”
分類:材料
《漢語大詞典》:大系
(1).指大的系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引 江希张 《大千图说》:“行星共计一百千万大系……流星之多,倍于行星。”
(2).把某个方面的材料系统汇集,以便读者全面了解情况或查检所需资料的书,有时称为“大系”,如《中国新文学大系》
《漢語大詞典》:五库(五庫)
(1).古代贮藏材料的五种仓库。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 孔颖达 疏:“五库者, 熊氏 云,各以类相从,金铁为一库,皮革筋为一库,角齿为一库,羽箭干为一库,脂胶丹漆为一库。”
(2).指车库、兵库、祭器库、乐库和宴器库。见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蔡邕 《月令章句》
《漢語大詞典》:硬笔(硬筆)
(1).遒劲有力的笔法。 宋 李觏 《鲁公碑》诗:“硬笔可破石,鐫者疑虚语。” 清 黄景仁 《赠白下周幔亭》诗:“先生看山復听水,偶出硬笔相雕鑱。” 清 金农 《宣城沈丈廷瑞画松歌》:“今君远追遗法自森别,硬笔有同割飞鬼国铁。”
(2).指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尖端为硬质材料的书写工具。如:他精于硬笔书法,作品曾多次获奖。
《国语辞典》:木屋  拼音:mù wū
用木质材料建成的屋子。如:「这场火灾,烧掉了整排的木屋。」「半山腰的那间木屋是伐木工人的临时住所。」
分类:材料屋子
《漢語大詞典》:梢芟
指树枝、芦荻之类的防汛护堤材料。 宋 苏辙 《乞罢修河司札子》:“朝廷为之置修河司,调发民夫,剗刷役兵,差文武官吏收买梢芟,百废并举。”宋史·河渠志一:“旧制,岁虞 河 决,有司常以孟秋预调塞治之物,梢芟、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凡千餘万,谓之春料……凡伐芦荻谓之芟,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梢。”
《國語辭典》:参看(參看)  拼音:cān kàn
参考、参阅。《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朱文公解经,自立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
《國語辭典》:编织(編織)  拼音:biān zhī
1.将丝线、柳条等细长的东西交错编排。如:「老奶奶躺在摇椅上编织毛衣。」
2.编辑、制作。如:「编织一场美梦」、「他把自己的遭遇,编织进故事的情节里。」
《國語辭典》:蜂蜡(蜂蠟)  拼音:fēng là
系由蜂巢纯化得到的黄色蜡质,也称为「黄蜡」。黄蜡经脱色加工,即成白蜡。可当作硬化剂,供制蜡烛、制药或其他工业用途。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蜜腊》:「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漢語大詞典》:裹金
在木材或其他非金属材料上包裹金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镀金:“唐六典有十四种金……今镀金、织金、泥金、贴金、裹金五种,无人不知,餘无闻矣。”
《國語辭典》:耐热(耐熱)  拼音:nài rè
能抗高温。如:「陶磁杯比玻璃杯耐热。」
《漢語大詞典》:正料
可作正规用途的材料。《解放军报》1969.4.20:“过去认为不能用的钢管零头,现在把它接起来变成了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