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权力(權力)  拼音:quán lì
具有控制、指挥等影响的力量。《汉书。卷九二。游侠传。万章传》:「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亦得显权力,门车常接毂。」《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又想他们的权力,虽然够用,只不知昨晚所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国语辞典》:权力斗争(权力斗争)  拼音:quán lì dòu zhēng
争夺权力。如:「公司重要干部应为整体著想,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权力斗争。」
《国语辞典》:权力结构(权力结构)  拼音:quán lì jié gòu
一种政治制度内,有效权力分配的形态。
《国语辞典》:权力均衡(权力均衡)  拼音:quán lì jūn héng
强国集团的对立,形成一种实力相等的情势,以防止任何霸权的出现,从而确保世界和平。
《国语辞典》:战争权力法(战争权力法)  拼音:zhàn zhēng quán lì fǎ
美国国会于西元一九七三年通过的决议案。内容为除非美国已公开对某国宣战,否则国会可以强迫总统撤回在国外对敌作战的美军。
《国语辞典》:公权力(公权力)  拼音:gōng quán lì
国家或其他法人,立于统治权的优越地位,为维护公益,处理公务而动用的权力。如警察维持社会秩序的行为,法院的审判裁决等,都是属于公权力的范围。
《漢語大詞典》:权力机关
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國語辭典》:权衡(權衡)  拼音:quán héng
1.秤量东西轻重的工具。《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宋。苏轼徐州莲华漏铭〉:「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于度量与权衡。」
2.衡量、评估事物得失轻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唐。刘禹锡〈祭韩吏部文〉:「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3.权势力量。《晋书。卷五五。潘岳传》:「虽居高位,飨重禄,执权衡,握机秘。」
4.星座名。权星与衡星的合称。见《史记。卷二七。天官书》。
《國語辭典》:事权(事權)  拼音:shì quán
1.做事的职权。宋。梅尧臣 送邵郎中知潭州诗:「且谕汉家绥抚厚,莫言湘守事权轻。」《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三。日本传》:「特遣巡视重臣,尽统海滨诸郡,庶事权归一,威令易行。」
2.军事上的权宜处理。《淮南子。兵略》:「陈卒正,前行选,进退俱,什伍搏,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受刃者少,伤敌者众,此谓事权。」
《國語辭典》:刀尺  拼音:dāo chǐ
1.裁衣的剪刀及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比喻进退人才。《晋书。卷六○。列传。李含》:「臣虽无祁大夫之德,见含为腾所侮,谨表以闻,乞朝廷以时博议,无令腾得妄弄刀尺。」
《漢語大詞典》:天镜(天鏡)
(1).比喻监察天下的权力。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自凭玉几,握天镜。”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序:“握天镜而授河图,执玉衡而运乾象。”
(2).指月。 唐 宋之问 《游禹穴回出若邪》诗:“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明 王世贞 《月夜步西园积雪有述》诗:“冰壶初世外,天镜忽林端。”
(3).指月影。 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流。”
(4).湖面。 宋 陆游 《病后往来湖山间戏书》诗:“结茅所幸得佳处, 石帆 天镜无纤尘。”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孟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國語辭典》:权柄(權柄)  拼音:quán bǐng
权力。《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窃弄权柄,擅作威福。」《文明小史》第八四回:「原来中国尚有能够办事的人,只可惜不得权柄,不能施展。」
《國語辭典》:权利(權利)  拼音:quán lì
1.权势和货财。《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史记。卷四二。郑世家》:「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指人民依法律规定得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地位或利益。
《國語辭典》:印信  拼音:yìn xìn
政府机关使用的印章。有印、关防、钤记、国玺、职章等类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县令批准建造,又自取库中公费银十两,开了疏头,用了印信,就中给与老成耆民收贮了讫。」《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你领了这妇人,拿我这一幅绫子,遇州遇县,送与他地方官看,求都要用一个印信。」
《漢語大詞典》:尺棰(尺箠)
亦作“ 尺捶 ”。
(1).一尺之棰。棰,木杖。语本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 吕延济 注:“棰,杖也……一尺之杖,无有穷时,故理足不少。”
(2).常以喻短少。 南朝 梁 沈约 《细言应令》诗:“开馆尺棰餘,筑室微尘里。”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诗:“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尺箠:1.短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2).谓严刑峻罚。 明 高攀龙 《〈嵩台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肃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肃然而不敢犯之心,岂得之尺箠间哉?”
(3).比喻御事的权力。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莫轻 龚遂 老,君王付尺箠。”
(4).喻少数兵力。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苟能顺其势,虽尺箠可以夷之,而况 灵武 之众乎!”
《漢語大詞典》:刑柄
指刑官的权力。《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啮者也!” 唐 颜真卿 《谢兼御史大夫表》:“孟夏之中,始操刑柄,数旬之内,兼总宪司。”
分類:刑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