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杂居(雜居)  拼音:zá jū
种族或阶级身分不同的人同居一处。《魏书。卷六○。韩麒麟传》:「然犹分别士庶,不令杂居,伎作屠沽,各有攸处。」《文选。陆机。五等论》:「使万国相维,以成盘石之固;宗庶杂居,而定维城之业。」
《国语辞典》:内地杂居(内地杂居)  拼音:nèi dì zá jū
外国人于国内自由定居,与本国人杂处。
《漢語大詞典》:逼处(偪處)
(1).逼近居住。明史·杨鹤传:“我宗人,可与贼逼处此土乎?”
(2).指地区邻接。 清 林则徐 《湖南提督移驻辰州折》:“惟因 辰州 逼处巖疆, 常德 近在都会,歷任提督每多驻紥 常德 ,非巡閲之年不到 辰州 。”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交收伊犁事宜疏》:“而西北路各军,与 俄 人逼处,积不相能。”
(1).紧靠。 清 魏源 《筹海篇》:“ 廓尔喀 者,亦在 后藏 之西,与 东印度 偪处。”
(2).犹杂居。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 金陵 异族偪处。闻数十里外村落尚可安居,未审近復何如?”
《國語辭典》:县道(縣道)  拼音:xiàn dào
联络县市与重要乡镇间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杂耕(雜耕)
谓屯田之兵与居民杂居。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杂耕心未已,欧血事酸辛。” 仇兆鳌 注引蜀志:“ 亮 与 司马懿 对於 渭南 ,每患粮不继,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 渭 滨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宋 杨万里 《望楚州新城》诗:“全盛向来无孔道,杂耕今是一雄藩。” 清 钱谦益 《寄赠下邳李条侯》诗之二:“按部风声餘草木,杂耕心血长桑麻。”
《漢語大詞典》:屠各
匈奴 部落名。 后汉 至 西晋 杂居西北沿边诸郡。后汉书·公孙瓒传:“ 续 为 屠各 所杀。” 李贤 注:“ 屠各 , 胡 号。”晋书·四夷传·匈奴:“ 屠各 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率诸种。”周书·王子直传:“ 大统 初, 汉炽 屠各 阻兵於 南山 ,与 陇东 屠各 共为脣齿。”
《国语辞典》:混居  拼音:hùn jū
杂居在一起。如:「他隐姓埋名,混居在这个村子里。」
分类:杂居
《國語辭典》:五方杂厝(五方雜厝)  拼音:wǔ fāng zá cuò
各地的人聚居一起。形容居民复杂。《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也作「五方杂处」。
《国语辞典》:齐齐哈尔(齐齐哈尔)  拼音:qí qí hā ěr
城市名。位于嫩江下游东岸。此地汉、蒙杂居,水陆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是嫩江平原农牧产品的集散地。
《漢語大詞典》:狗市
指狗屠杂居的市集。语本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既至 燕 ,爱 燕 之狗屠及善击筑者 高渐离 。 荆軻 嗜酒,日与狗屠及 高渐离 饮於 燕 市。” 叶玉森 《浮生迭和忆园》:“击筑几曾闻狗市,买书犹自梦 神田 。”
分類:杂居市集
五趣杂居地
【佛学大辞典】
(界名)三界九地之一。即欲五趣地也。(参见:九地)
【佛学常见辞汇】
九地之一,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杂居之地,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三藏法数】
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也。本该六趣,以阿修罗通于诸趣,故但言五。杂居者,五趣虽果报苦乐不同,总居于欲界故也。(欲界六天者,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九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九有。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舍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为散地,并有欲故,合为一地。离生喜乐地者,即色界初禅,与寻伺即觉观相应,已离欲界之苦,而生喜乐,故立为一地。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第二禅,已无寻伺,从定生喜乐,故为一地。离喜妙乐地者,即色界第三禅,离前喜贪,心悦安静,有胜妙之乐,故为一地。舍念清净地者,即色界第四禅,离前喜乐等,清净平等,住于舍受正念,故为一地。空无边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一定,厌色而住于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二定,住于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三定,住于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四定,住于非想非非想处定,故各立为一地。其中后四地,乃所谓四无色界,其名称别无所异。前五地,据杂阿含经十七之说,立其名目。彼文曰:「云何食念?谓五欲因缘生念。云何无食念?谓比丘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名无食念。云何无食无食念?谓有觉有观息,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是名无食无食念。云何有食乐?谓五欲因缘,生乐生喜,是名有食乐。云何无食乐?谓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是名无食乐。云何无食无食乐?谓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是名无食无食乐。云何有食舍?谓五欲因缘生舍,是名有食舍。云何无食舍?谓彼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第三禅具足住,是名无食舍。云何无食无食舍?谓彼比丘离苦息乐,忧喜先已离,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是名无食无食舍。」亦见大毗婆沙论三十一,俱舍论二十八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有。三界共有九地,其中欲界佔一地,其他色界和无色界各佔四地,即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以上九地,因皆贪著境界,不肯离去,所以叫做地。又因为是从有漏业因所得来的果报,所以又名九有。
【佛学次第统编】
三界分别说之,可为九地。九地者: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 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也。本该六趣,以阿修罗通于诸趣,故但言五。杂居者,五趣虽果报苦乐不同,总居于欲界故也。
二、离生喜乐地 离生喜乐地者,即色界初禅天也。谓此天已离欲界欲恶之法,得觉观禅定,身心凝静,而生喜乐。住于此定,一切苦恼,皆不能逼也。
三、定生喜乐地 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二禅天也。谓此天已离初禅觉观动散,摄心在定,澹然凝静,而生胜定喜乐。住于此定,如人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朗然洞彻也。
四、离喜妙乐地 离喜妙乐地者,即色界三禅天也。谓此天已离二禅天喜之踊动,因摄心谛观,泯然入定,而得胜妙之乐。住于此定,乐法增长,遍满身中也。
五、舍念清净地 舍念清净地者,即色界四禅天也。谓此天舍二禅之喜,及三禅之乐,心无憎爱,一念平等,清净无杂。住于此定,空明寂静,万像皆现也。
六、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一天也。谓此天厌色界色质为碍,不得自在故,以功用行,灭一切色相,而入虚空处定。住于此定,其心明净,无碍自在也。
七、识无边处地 识无边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二天也。谓此天厌空处无边,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三世之识,悉现定中。住于此定,清净寂静也。
八、无所有处地 无所有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三天也。谓此天厌空处无边,识处三世,流转无际,舍此二处而入无所有处。住于此定,怡然寂静,诸想不起也。
九、非非想处地 非非想处地者,非前识处之有想,非无所有处之无想,即无色界第四天也。谓此天厌无所有处如痴,故舍之而入非非想处定。住于此定,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