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板凳  拼音:bǎn dèng
木制的长凳,多为狭长形。《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汤六老爷坐在一张板凳上,把两个姑娘拉著,一边一个,同在板凳上坐著。」
《漢語大詞典》:木荐(木薦)
木板制的防御武器,形如盾。《汉书·晁错传》:“材官騶发,矢道同的,则 匈奴 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木荐,以木板作如楯。”
《國語辭典》:挂屏(掛屏)  拼音:guà píng
镶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镜框里供悬挂的屏条。如:「客厅的东西墙面上有四扇玻璃挂屏,为苏绣人物作品。」
《漢語大詞典》:板闸(板閘)
水闸上为调节流量安装的木板闸门。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板闸喻:“ 明 於 临清汶口 ,塼闸下置板闸,其法至善,所谓下行则灌塘,上行则倒塘。凡闸河之制皆如此。”
《漢語大詞典》:板墙(板牆)
(1).木板的隔扇。《清会典事例·内务府·书籍碑刻》:“如刊刻围屏、板墙、寳座等项,按其字之大小,酌给工价。”
(2).指进行冰球、乒乓球等比赛时赛场四周的挡板。是用木板或塑料装成的界墙。《体育报》1981.4.1:“场上,两队正在鏖战,对方一个绰号叫铁塔的选手一下子把 小刘 撞在板墙上。”
(3).木板墙。
《漢語大詞典》:板房
(1).内廷处理诏书公文之处。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奈 王体乾 党附无骨,而逆 贤 不识字,遂公然於 乾清宫 大殿上看文书,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书,硬拆实封,高声朗诵。”
(2).用木板隔成的房间。亦指用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屋。 麦云 《第一次出击》:“老大爷看看窗外的大雪,说:‘那么,你睡我的小板房吧,我搬出来睡火炕。’”
《國語辭典》:案子  拼音:àn zi
1.粗大的桌子,多设于铺肆中。唐。郑光业 纪中表试案诗:「新糊案子,其白如银。」
2.有关诉讼的事件、案件。《老残游记》第一三回:「话说老残复行坐下,等黄人瑞吃几口烟,好把这惊天动地的案子说给他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又问你一共犯过多少案子了?」
《國語辭典》:铺板(鋪板)  拼音:pù bǎn
1.铺设用的木板。如:「夏天睡铺板搭的床特别凉快。」
2.指店铺的门板。
《漢語大詞典》:小刻
(1).古代的计时单位。分一昼夜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 秦 汉 以后,又分一昼夜为十二时,则每时为五百分,亦即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命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这是大刻。再将零数二十分,分为二小刻,每小刻各十分,命名为初初、正初,分别置于初一、正一之上。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百刻
(2).木板上雕成的小缺口。 宋 朱熹 周易本义·筮仪:“格以横木板为之……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
《漢語大詞典》:望板
亦作“ 望版 ”。 平铺在椽子上的木板。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薄版曰望版…… 升菴 以为天花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额都司》:“ 额 方偃息在床,闻顶隔上窸窣有声……仰视望板,若有人踏之以行。”
《國語辭典》:吊楼(吊樓)  拼音:diào lóu
1.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也称为「吊脚楼」。
2.一种山区的木板房或竹屋。离地而建,下面多用木桩做支柱,以梯子上下,可用来防禦野兽。
《漢語大詞典》:吊脚楼(弔脚樓)
亦作“吊脚楼”。 后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又称吊楼。 沈从文 《边城》二:“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 木兰溪 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挽起两岸错落的村寨和高高低低的吊脚楼,组成了 木兰溪 公社。”
《國語辭典》:黑板  拼音:hēi bǎn
一种教学用具。以木头制成,可用粉笔书写、绘画的黑色板子,多用于学校教师授课时使用。
《漢語大詞典》:板檐
木板屋檐。礼记·明堂位“重檐” 唐 孔颖达 疏:“谓就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
分類:木板屋檐
《漢語大詞典》:卸载
从船上移动(如货物)到岸上
拿掉(如造型工作台上的或锯床上的)砖、木板或平板
《國語辭典》:踏板  拼音:tà bǎn
1.平铺的板。或放在船中,用以接连船只和岸边,便于人和物的上船或靠岸;或用来连接车辆,以供踏足之用。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收了缆,撅了桩,跳踏板,挂起这秋风布帆。」
2.床前踏足的小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