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朝绅(朝紳)
(1).束朝服的大带。 唐 韩愈 孟郊 《会合联句》:“朝绅鬱青緑,马饰曜珪珙。”
(2).借指朝廷大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宦寺肆横,簸弄天纲,外閫朝绅,多出门下。”明史·欧阳一敬传:“ 一敬 寻劾 拱 威制朝绅,专柄擅国,亟宜罢。” 清 朱茂晖 《崇祯戊辰湖上观毁逆奄祠纪事》诗:“云何承平日,坏法自朝绅。”
(3).曾任朝官而退居乡间的绅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慷慨奇人难屡见,休将仗义望朝绅。”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虽箝口结舌於絶域,而乡里愤悱,朝绅公论,从此而起。”
《國語辭典》:袍笏  拼音:páo hù
古时官吏的朝服和手笏。《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凡五百馀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诣贾氏拜夫人。」
《漢語大詞典》:释服(釋服)
(1).脱去朝服。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释服,乃息司正。” 郑玄 注:“释朝服,更服玄端也。”
(2).除去丧服。谓除丧。《史记·孝文帝本纪》:“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两宫,皆当泣涕。” 宋 叶适 《兵部尚书徽猷阁学士赵公墓志铭》:“﹝ 赵公 ﹞释服,知 扬州 。”
《國語辭典》:衮龙(袞龍)  拼音:gǔn lóng
皇帝的龙袍。唐。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分類:朝服
《漢語大詞典》:衮龙袍(衮龍袍)
(1).古代皇帝的朝服。上有龙纹,故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圣谕门工:“上大悦,赐白金百两,大红金彩衮龙袍三袭,自来人臣赐服,以坐蟒为极,时犹以为逼上。”亦省称“ 衮袍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 正德 中,籍没 刘瑾 货财:金二十四万锭……衮袍四、八爪金龙盔甲三千。”
(2).借指皇帝。 明 何景明 《驾入》诗:“九天灯烛里,齐拜衮龙袍。”亦省称“ 衮龙 ”。 明 梵琦 《居庸关》诗:“上都避暑频来往,飞鸟犹能识衮龙。” 明 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六宫粉黛擎玉钟,百寮济济待衮龙。”
《漢語大詞典》:紫荷
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宋书·礼志五:“尚书令、僕射、尚书手板头復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 汉 代以盛奏事,负荷以行,未详也。”南齐书·舆服志:“﹝尚书令、僕射、尚书﹞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曰紫荷。”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
《漢語大詞典》:紫袍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唐 白居易 《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祕监,白首旧书生。”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而藩方荐论动踰数百,乃至藏典、书吏、优伶、奴僕,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贱不分。”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2).草名。三才图会·草木·紫袍:“紫袍,生 信州 ,春生发叶,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钱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齿。”
《國語辭典》:羔裘  拼音:gāo qiú
《诗经》的篇名:(1)〈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羔裘,刺朝也。」朱传以为美其大夫之诗。首章二句为:「羔裘如濡,洵直且侯。」(2)〈唐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羔裘,刺时也。」或亦指爱美其在位者之诗。首章二句为:「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3)〈桧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首章二句为:「羔裘逍遥,狐裘以朝。」
《國語辭典》:中衣  拼音:zhōng yī
1.古代穿在祭服、朝服内的里衣。《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唐。孔颖达。正义:「中衣,谓以素为冕服之里衣。」
2.穿在小衣之外、大衣之内的近身衣物。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红楼梦》第三四回:「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
《漢語大詞典》:中单(中單)
亦作“中禪”。
(1).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 南朝 齐 王俭 《公府长史朝服议》:“并同备朝服。中单、韦舃率由旧章。”隋书·礼仪志六:“公卿以下祭服,里有中衣,即今中单也。”汉书·江充传“ 充 衣纱縠襌衣” 唐 颜师古 注:“若今之朝服中襌也。”
(2).泛指汗衫。太平御览卷四○三引 晋 虞预 《会稽曲录》:“民有弟用兄钱者,未还之,嫂诣 弘 诉之, 弘 卖中单为叔还钱。”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中:“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
《漢語大詞典》:拖绅(拖紳)
亦作“拕绅”。
(1).引大带于朝服之上。论语·乡党:“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拖, 唐 石经本作“扦”。 朱熹 集注:“病卧不能著衣束带,又不可以褻服见君,故加朝衣於身,又引大带於上也。”汉书·龚胜传:“ 胜 称病篤,为牀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拕绅。”
(2).借指大臣生病。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拖绅遽闻,卷衣已復。” 唐 刘禹锡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
(3).指绶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舵牙当执板,茧缆是拖绅,这是荣耀的下梢头。”
《漢語大詞典》:正服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
(2).服正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携 胡亥 ,出现于窗口。”
(3).端正衣冠。 晋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漢語大詞典》:玄冠
古代朝服冠名,黑色。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緇带素韠。”《论语·乡党》:“羔裘、玄冠不以弔。” 杨伯峻 注:“羔裘玄冠都是黑色的,古代都用作吉服。” 金 元好问 《范文正公真赞》:“朱衣玄冠,珮玉舒徐。”
分類:朝服黑色
《漢語大詞典》:紫服
贵官朝服。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紫服、金鱼之赐,其尚矣。”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 鱼朝恩 ﹞见帝曰:‘臣之子位下,愿得金紫,在班列上。’帝未答,有司已奉紫服於前,令 徽 拜谢。”
分類:贵官朝服
《漢語大詞典》:绿衫
(1).绿色短上衣。 北周 庾信 《王昭君》诗:“緑衫承马污,红袖拂秋霜。”
(2). 唐 代下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因以“緑衫”表示官位卑微。 唐 元稹 《寄刘颇》诗之二:“无限公卿因战得,与君依旧緑衫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郑安晚前谶:“緑衫尚未能得着,乃思量繫玉带乎?”参见“ 緑衣 ”。
《國語辭典》:绿衣(綠衣)  拼音:lǜ yī
《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首章二句为:「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漢語大詞典》:龙卷(龍卷)
古代帝王朝服。上绣龙纹。礼记·玉藻:“龙卷以祭。” 郑玄 注:“龙卷,画龙於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