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王家
忧勤
恩泽
宣抚
朝野
金闺
清朝
朝议
言路
同行
差官
国体
市朝
朝旨
上供
《漢語大詞典》:王家
(1).犹王室,王朝,朝廷。书·武成:“至于 大王 ,肇基王迹, 王季 其勤王家。” 孔颖达 疏:“ 王季 修 古公 之道,诸侯顺之,是能纘统 大王 之业,勤立王家之基本也。” 唐 吕温 《道州律令要录序》:“太尉侍中勤劳王家,惠於生人。” 宋 强至 《上参政赵侍郎启》:“十载台路,一心王家。” 王国维 《颐和园长词》:“上相留都拥大牙,东南诸将翊王家。”
(2).王侯之家。后汉书·梁冀传:“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 南朝 梁 沈约 《弥勒赞》:“脱屣王家,来承宝位。”
《漢語大詞典》:忧勤(憂勤)
亦作“ 忧懃 ”。 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忧勤,而终於佚乐者也。”东观汉记·刘般传:“ 建初 元年,拜为宗正,忧勤国事,夙夜不怠。”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忧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公言:‘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閭阎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忧懃於上,而下无所诉,此罪在羣臣。’”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三:“九重日忧勤,四海日疮痍。”
《國語辭典》:恩泽(恩澤)  拼音:ēn zé
1.君上施予臣民的恩惠。《诗经。小雅。六月。序》:「蓼萧废,则恩泽乖矣。」《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常云:『恩泽下于民』。这泽字不明明是个好字眼吗?」也作「恩润」。
2.比喻像雨露滋润草木一般的恩情。如:「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泽,永生难忘。」
《漢語大詞典》:恩荫(恩蔭,恩廕)
(1).庇佑。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非日非月,苍生仰其照临;如云如雨,天下蒙其恩荫。”
(2).谓遇朝廷庆典,官员子孙承恩入国子监读书并入仕。此制始于 宋 初,是 汉 唐 门荫法的扩充。 清 制,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得送一子进监,期满录用。文献通考·选举七:“ 仁宗 庆历 中大减恩廕制入仕之路。”明史·杨涟传:“ 涟 遂抗疏劾 忠贤 ,列其二十四大罪……滥袭恩廕,褻越朝常,大罪十三。”清史稿·选举志五:“恩廕:凡 满 汉 子弟奉敕送监读书,恩詔分别内外文武品级,廕入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曾逢 天启 乾恩荫,又见 弘光 嗣 厂公 。”
《國語辭典》:宣抚(宣撫)  拼音:xuān fǔ
1.朝廷派遣大臣传达命令,安抚军民。
2.职官名。宋代逢军旅大事时,派遣前往镇抚的军政长官。明清时改为常设武职,多由边地土人世袭。也称为「宣抚使」。
《國語辭典》:朝野  拼音:cháo yě
政府与民间。晋。张协咏史诗〉:「昔在西京时,朝野多欢娱。」《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人心欢悦,朝野清平。」
《國語辭典》:金闺(金閨)  拼音:jīn guī
1.妇女闺阁的美称。唐。卢纶 七夕诗:「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唐。赵嘏 长垂双玉啼诗:「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
2.称朝廷。《文选。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
《國語辭典》:清朝  拼音:qīng zhāo
清早、清晨。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七十九:「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悟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分類:清朝清晨
《國語辭典》:朝议(朝議)  拼音:cháo yì
1.在朝廷商议国政。《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2.朝廷的谋议。《文选。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也作「庙议」。
3.职官名。唐、宋文官正五品以下曰朝议大夫,明朝为从四品初授的官阶,清朝则属从四品。
《國語辭典》:言路  拼音:yán lù
向朝廷进言的途径。《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上》:「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國語辭典》:同行  拼音:tóng xíng
同道而走,结伴而行。《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既然如此,我也是投军去的,便和你同行,何如?」
《國語辭典》:差官  拼音:chāi guān
官府中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巡抚一个差官,同天长县的一个门斗,拿了一角文书来寻。」《荡寇志》第一六回:「那差官少不得要需索好看钱,各项开销。」
《國語辭典》:国体(國體)  拼音:guó tǐ
1.国家的大体。《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赞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
2.国家的形式。因主权归属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
《國語辭典》:市朝  拼音:shì cháo
市是民间贸易的场所,朝是政府办事的地方,市朝泛指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论语。宪问》:「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乐府诗集。卷六六。杂曲歌辞六。宋。鲍照。结客少年场行》:「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漢語大詞典》:朝旨
(1).朝廷的旨意。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南史·王镇之传:“有 鲜于文粲 与 晏 子 德元 往来,密探朝旨,告 晏 有异志。”
(2).朝廷的命令。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其公试省试考官,则临时委朝士及监司太守举儒医,取朝旨点差,庶几人知习学,不至以庸医杀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自註‘予将赴 僰道 ,被命东归。’盖史部选 叙州 ,而朝旨令赴行在也。”
《國語辭典》:上供  拼音:shàng gòng
1.唐、宋时地方上交给朝廷的赋税。《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分天下之赋以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东坡料明年民必然大饥,因又奏请朝廷,免上供米一半。」
2.以祭品供奉祖先或神明。《红楼梦》第五三回:「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著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此时人人都饱的要涨了,一样一样的菜拿上来,只摆一摆,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