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制服  拼音:zhì fú
1.规定式样的服装。如学生制服、警察制服。
2.制定服装。《管子。立政》:「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
3.在父母丧期中穿的丧服。《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诏书所以为制服之科者,盖崇化厉俗,以弘孝道也。」
4.用力量使人屈服。
《漢語大詞典》:奇服
(1).新奇的服装;新奇的服饰。周礼·天官·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汉 贾谊 新书·服疑:“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箱中有奇服,非綺非罗,製若道人之衣。”
(2).比喻高洁的志行。《楚辞·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王夫之 通释:“奇,珍异也。奇服,喻其志行之美,即所谓修能也。”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偏我与尔好奇服,四海茫茫罕知遇。”
《漢語大詞典》:五章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杜预 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 清 沈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泛指五采。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四:“凤飞九千仞,五章备綵珍。”
(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4).指 孔子 所作刺时的乐章。史记·乐书:“自 仲尼 不能与 齐 优遂容於 鲁 ,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 司马贞 索隐:“按家语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 ,作歌引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謁,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5).指五言诗。 唐 李白 《劳劳亭歌》:“昔闻 牛渚 吟五章,今来何谢 袁 家郎。”
(6).指诏书。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丹物:“五章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参见“ 五色詔 ”。
《漢語大詞典》:五色诏(五色詔)
晋 陆翙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詔,珮声归向凤池头。”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朝罢须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残年。”
分類:诏书
《國語辭典》:服制  拼音:fú zhì
1.丧服的制度。以情谊的亲疏,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维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年少之奠,俛而酹之。」
2.衣服器用的制定和式样。《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南史。卷二二。列传。王昙首》:「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准。」
3.指服丧。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
《漢語大詞典》:时服(時服)
(1).当时通行的服装。礼记·檀弓下:“往而权其葬焉,其坎深不至於泉,其敛以时服。” 郑玄 注:“以时行之服,不改制节。”
(2).时兴的服装。 晋 陆机 《招隐》诗:“嘉卉献时服,灵术进朝飡。” 唐 张籍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诗:“便令裁制为时服,顿觉光荣上病身。”
《漢語大詞典》:新装(新裝)
(1).新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分 交州 置 广州 ,俄復旧”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於 武昌 新装大船,名为长安,试泛之 钓臺圻 。”
(2).新的服装。 应修人 《柳》:“几天不见,柳妹妹又换了新装了。” 黎静 《彭大将军》上:“所有驮炮、拉炮的马队也穿上了‘新装’,使你觉得眼前的这支正义之师威风凛凛,无敌天下。”
分類:新造服装
《漢語大詞典》:行衣
(1).出行所穿的服装。 唐 李商隐 《谢河南公和诗启》:“坐席行衣,分为七覆;烟花鱼鸟,置作五衡。” 宋 林逋 《送式遵师谒金陵王相国》诗:“ 天竺 孱颜暂掩扉,讲香浮穗上行衣。” 清 昭梿 啸亭续录·服饰沿革:“燕居无著行衣者,自 傅文忠 征 金川 归,喜其便捷,名‘得胜褂’,今无论男女燕服皆著之矣。”
(2).指穿行衣的人。 唐 韩翃 《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诗:“蛮府参军趋传舍, 交州 刺史拜行衣。” 明 无名氏 《节侠记·送别》:“浄、丑、外扮一冠服、一行衣、一野服上。”
《漢語大詞典》:丽服(麗服)
华丽的服装。北史·周纪下:“金银宝器,珠玉丽服。” 宋 庞元英 《谈薮·京师士人》:“已而烛渐近,乃妇人十餘,靚粧丽服。”
分類:华丽服装
《漢語大詞典》:道服
(1).佛教的事业。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序:“遂令无上道服,毁於尘俗,亮到之心,屈乎人事。”
(2).僧道的服装。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旦]我公休与婆知,种些善基,有旧底衣服把赠与。[末]兀底老汉有粗道服,赠君家须着取。” 钱南扬 校注:“释道两家的服装都可以称道服,这里是指一般人穿的道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其衣则縞素道服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王右军别业》:“寺门有 右军 塐像,青巾道服,坐于正中。”
《高级汉语词典》:裤褶
骑兵的战服
《國語辭典》:铠甲(鎧甲)  拼音:kǎi jiǎ
古代的战服。多用金属片缀成,以扺禦兵器穿刺。《淮南子。说林》:「人性便丝衣帛,或射之则被铠甲。」《三国演义》第一回:「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馀人。」
《漢語大詞典》:青霓
亦作“ 青蜺 ”。
(1).虹。 宋 辛弃疾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璧》词:“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 丰隆 前导,叫开 閶闔 。” 清 谭嗣同 《与孙小沂书》:“於是与足下朝躡赤霞之标,暮度青霓之梁。倏星倏月,掉臂行游,是诚可以破拘挛之俗,驰域外之观矣。”
(2).喻溪水。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碧瀨漱白石,翠烟含青蜺。”
(3).道家服装。 唐 李贺 《绿章封事》诗:“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王琦 汇解:“青霓,谓道士所服之衣……言道士着青霓之服,叩头而呼宫神。”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同吟处,看珮摇明月,衣捲青霓。”
《國語辭典》:异服(異服)  拼音:yì fú
1.奇特怪异,不合礼制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2.异族的服饰。唐。柳宗元 柳州峒氓诗:「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漢語大詞典》:芰制(芰製)
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以“芰製”指隐居者的服装。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分類:隐居服装
《國語辭典》:上服  拼音:shàng fú
1.古代施于脸部割鼻或刺额的刑罚。《周礼。秋官。小司寇》:「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汉。郑玄。注:「上服,劓墨也;下服,宫刖也。」
2.上等服装。《魏书。卷一○○。契丹传》:「灵太后以其俗嫁娶之际,以青毡为上服。」《元史。卷一三三。塔出传》:「复赐珍珠上服,拜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3.外衣。汉。司马相如 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