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朋党(朋黨)  拼音:péng dǎng
同类的人相互集结成党派,排除异己。《战国策。赵策二》:「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国语辞典》:朋党论(朋党论)  拼音:péng dǎng lùn
文章名。宋欧阳修撰。凡抱有同一政见而互相结合的从政者,其敌对政见者每指为「朋党」。宋朝政治每因小人起朋党之议而大兴冤狱,故欧阳修纂此文上表呈奏仁宗,希冀贤臣不被小人陷害,并且能受朝廷重用。
《国语辞典》:朋党之争(朋党之争)  拼音:péng dǎng zhī zhēng
政治上意见敌对的集团相互倾轧排挤。如:「历史上,凡有朋党之争的朝代,国家必然走向衰败。」
《國語辭典》:朋党比周(朋黨比周)  拼音:péng dǎng bì zhōu
朋党,集结党派。比周,相互勾结。朋党比周指一群人彼此勾结集党营私。《荀子。臣道》:「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旧唐书。卷九二。韦安石传》:「青州刺史韦安石、太子宾客韦嗣立,刑部尚书赵彦昭等,往在先朝,曲蒙厚赏,因缘幸会,久在庙堂,朋党比周,闻于行路。」也作「朋比」。
分類:结党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