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古德  拼音:gǔ dé
佛教徒称其先辈,或古代有德高僧。《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这拳法系从汉中府里一个古德学来的。若能认真修练,将来可以到得甘凤池的位分。」
《國語辭典》:无理(無理)  拼音:wú lǐ
1.无礼。《红楼梦》第六七回:「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著无理似的。」
2.没道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若横生图计,无理请谒,非吾教也。」
3.无脉理。《淮南子。览冥》:「金积折廉,璧袭无理。」
《漢語大詞典》:圣师(聖師)
(1).指 孔子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如 扬子云 潜心著述,有补于世,泥蟠不滓,行参圣师,于今海内,谈咏厥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穀。自兹以降,虽 孔子 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
(2).指佛家之有道者。 明 袁宏道 《赠海禅》诗:“余亦贪佛去,因君乞圣师。”
《漢語大詞典》:望道
谓敬慕有道之人。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之五:“ 汤 之执中立贤,与 文 之视民望道, 武 之不泄不忘,并非事也,心也。”
分類:敬慕有道
《漢語大詞典》:德器
(1).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汉书·杜周传赞:“ 张汤 、 杜周 并起文墨小吏,致位三公,列於酷吏,而俱有良子,德器自过,爵位尊显。”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有子曰 源 ,字 深之 ,材艺德器如其父。”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其德器浑厚,神明廉静。”
(2).指有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的人。 清 唐甄 潜书·思愤:“伟於貌者,人敬之;美於度者,人爱之;辨於言者,人服之。是三者,未必为德器也,适足以蔑人而自足。”
《漢語大詞典》:禅伯(禪伯)
对有道僧人的尊称。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宗英乃禪伯,投赠有佳篇。”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西菴禪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明 袁宏道 《虎耳岩不二和尚碑记》:“余童年熟 不二 师名,以为古尊宿也,既而閲 元美 、 伯玉 二先生集,往往道之,始知为近代禪伯。”
《漢語大詞典》:鹤老(鶴老)
鹤龄长,比喻有道者、隐逸者年老。 唐 柳公绰 《赠毛仙翁》诗:“中有含真客,长为不死人。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鹤老身仍健,鸿飞世共看。” 清 王昶 《忆旧游》词:“鹤老高人去,賸鸟啼松逕,梅卧苔栏。”
《漢語大詞典》:理曲
弄曲,演奏乐曲。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五日犹赊,谁能理曲。”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祇是薰香坐。” 宋 邢居实 《明妃引》:“ 披香殿 里夜吹笙, 未央宫 中朝理曲。”
理由欠缺;没有道理。 元 王结 《善俗要义·明要约》:“亦有诈立契约公肆欺谩者,然理曲之人,终亦败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改重伤为轻,改多伤为少,改理曲为理直,改有心为无心。”
《漢語大詞典》:仙师(仙師)
(1).对仙人的尊称。 唐 王勃 《游庙山赋序》:“ 王子 驭风而游,泠然而喜……因欲攀 洪崕 於烟道,邀 羡门 於天路。仙师不存,壮志徒尔。”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执节者前曰:‘夫人準籍合仙,仙师使者来迎,将会于 西岳 。’”
(2).对道士或有道者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老爷﹞泛舟 采石 ,即往 匡庐 ,要替夫人去叩 李腾空 仙师。”红楼梦第一回:“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
《漢語大詞典》:成理
(1).固定的规律。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説。”韩非子·大体:“守成理,因自然。”
(2).有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据其所言,乃凿然成理。”
(3).治理。战国策·秦策三:“富贵显荣,成理万物,万物各得其所。”
《國語辭典》:胡乱(胡亂)  拼音:hú luàn
草率、随便。《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有几分颜色的,也不肯胡乱接人。」《红楼梦》第六回:「仍旧理好衣裳,随至贾母处来,胡乱吃毕晚饭,过这边来。」
《國語辭典》:布气(布氣)  拼音:bù qì
道家指修行高的人将灵气吐布给别人。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馀,能以气与人。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谓之『布气』。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对坐为布气,迨闻腹中如初日所照,温温也。」
《國語辭典》:修士  拼音:xiū shì
1.操行纯洁之士。《韩非子。孤愤》:「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絜固身。」
2.天主教中修道的男子。
《漢語大詞典》:玄人
有道术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玄人 周子良 ,字 元龢 , 茅山 陶隐居 之弟子也。”
分類:有道道术
《漢語大詞典》:上主
谓有道明君。 汉 贾谊 新书·连语:“故上主者, 尧 、 舜 是也。”《汉书·谷永传》:“臣闻上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姿也。” 宋 王安石 《张侍郎示东府新居诗因而和酬》之一:“曾留上主经过迹,更费高人赋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