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有为(有爲)
有所为,有缘故。 唐 于濆 《拟古讽》:“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盖此书有为而作,非徒区区评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寳殿啊。”
《國語辭典》:有为(有為)  拼音:yǒu wéi
1.有所作为。《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今晋之兴也,功烈于百王,事捷于三代,盖有为以为之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若肯留在帐下效力,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
2.佛教用语。指由因缘条件所构成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有为法(有爲法)
佛教语。谓因缘所生、无常变幻的现象世界。《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漢語大詞典》:有为法(有爲法)
佛教语。谓因缘所生、无常变幻的现象世界。《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國語辭典》:大有为(大有為)  拼音:dà yǒu wéi
能充分发挥才能,做出大成就。《明史。卷一六九。列传。王直》:「陛下锐意治兵,为战守计,真大有为之主。」
分類:大有作为
《国语辞典》:年轻有为(年轻有为)  拼音:nián qīng yǒu wéi
年纪虽轻却大有作为。如:「他还不到三十出头,却已经是公司的高阶主管,真是年轻有为。」
《国语辞典》:青年有为(青年有为)  拼音:qīng nián yǒu wéi
年轻而有作为。如:「他青年有为,颇得上司赏识。」
《国语辞典》:奋发有为(奋发有为)  拼音:fèn fā yǒu wéi
奋力进取,有所作为。《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能够如此奋发有为,将来甚么事不好做呢?」
《国语辞典》:颦有为颦,笑有为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  拼音:pín yǒu wéi pín,xiào yǒu wéi xiào
颦,皱眉头,表人忧愁;笑,表人欢喜。「颦有为颦,笑有为笑」意指为人忧愁或欢喜,都要审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颦有为颦,笑有为笑。颦笑之间最宜谨慎。」
《国语辞典》:振作有为(振作有为)  拼音:zhèn zuò yǒu wéi
奋起而有所作为。《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
《国语辞典》:康有为(康有为)  拼音:kāng yǒu wéi
人名。(西元1858~1927)字长素,改字更生,晚年又字更甡,清学者及政治家,南海人。治经以今文为宗,旁采当时流行的西洋学术思想,自成一家言。光绪二十四年,以工部主事赞德宗行新政,失败后亡命日本,组织保皇党;民国成立后,谋复辟,迄无成。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大同书》、《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孟子微》等多种。
《漢語大詞典》:有以
(1).犹有因。有道理;有规律。《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史记·田儋列传:“﹝ 横 ﹞遂自剄,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 高帝 。 高帝 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 晋 潘岳 《西征赋》:“岂虚名之可立,良致霸其有以。”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或隐或见,时行时止,顺冬夏而无乖,应昏明而有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武林》:“ 武林山 出 武林 水, 灵隐 后山毋乃是此山,亦復用此名,细考其来真有以。”
(2).犹有为。有所作为。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王弼 注:“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3).犹有何。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4).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孙子·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自古立国,未尝不有以处之也;无以处之,则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 严复 《原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漢語大詞典》:英主
英明有为的君主。 晋 潘岳 《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旧唐书·太宗纪上:“ 密 见 太宗 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悚叹服,私谓 殷开山 曰:‘真英主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英主兴,贤人进,则天下以朋党治。” 欧阳予倩 《荆轲》第四幕:“ 秦王 政 也是一代英主,岂可轻视?”
《漢語大詞典》:吏才
(1).为政的才能。后汉书·崔寔传:“明於政体,吏才有餘;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南齐书·明帝纪:“帝明审有吏才,持法无所借,制御亲幸,臣下肃清。”
(2).指有为政才能的人。 唐 孙逖 《送靳十五侍御使蜀》诗:“天使出霜臺,行人择吏才。”
《國語辭典》:好汉(好漢)  拼音:hǎo hàn
1.勇敢有志气的男子。《西游记》第二一回:「我只道是怎么样扳翻不倒的好汉,原来是这般一个骷髅的病鬼!」
2.男子的通称。《土风录。卷八。好汉》:「询刍录云:汉自武帝伐匈奴二十馀年,闻汉兵莫不畏者,称为好汉,后遂为男子之称。」
3.强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弓兵……跳下车去道:『少爷下来罢!好汉来了!』我虽未曾起过北路,然而『响马』两个字,是知道的。」
《漢語大詞典》:销弭(銷弭)
(1).消除。 宋 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有畏天之言,无畏天之实,皆不足以销弭变故,导迎吉祥。” 吴虞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其于销弭犯上作乱之方法。惟恃孝弟以收其成功。”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欲有以救之,惟在祓除此等根性,是乃解决人口问题之正当途径,销弭战争惨象之根本方策也。”
(2).谓掩饰真情,化有为无。 清 林则徐 《批琼州镇该辖洋面近时始有外船禀》:“若 崖州 协 海口 营,仅有缴枪,并无获土,均属聊且塞责,难免销弭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