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暑暍
(1).犹中暑。 汉 王充 论衡·言毒:“盛夏暴行,暑暍而死,热极为毒也。”
(2).暑热。宋史·陶弼传:“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之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余尝谓风寒暑暍皆可作疾,何必定有鬼作祟。”参见“ 暑热 ”。
分類:暑热中暑
《國語辭典》:暑热(暑熱)  拼音:shǔ rè
盛夏的热天。汉。晁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今大暑热,稍稍食饱,恐生它疾。」
《韵府拾遗 语韵》:苦暑
刘孝威有苦暑诗司马光诗人情正苦暑物态已惊秋
《國語辭典》:瘅暑(癉暑)  拼音:dàn shǔ
苦热。宋。范成大次韵温伯雨凉感怀〉诗:「穷山更瘅暑,惫卧不举头。」
分類:酷热
《漢語大詞典》:庚暑
犹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此日庚暑,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分類:三伏暑天
《漢語大詞典》: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
《國語辭典》:繁暑  拼音:fán shǔ
盛暑。《新五代史。卷二四。唐臣传。郭崇韬传》:「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
分類:盛暑六月
《骈字类编》:暑至
隋 牛弘等奉诏作 朝日夕月歌二首 其一 朝日諴夏 寒来游晷促,暑至驰辉永。
《骈字类编》:暑汗
史记仓公传见寒甚下
《漢語大詞典》:暑夜
炎夏之夜。 唐 戴叔伦 《宿城南盛本道怀皇甫冉》诗:“暑夜宿城南,怀人梦不成。”
分類:炎夏
《國語辭典》:暑伏  拼音:shǔ fú
农历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的前一天止,共三十天,每十天为一伏,分为初伏、中伏、终伏三伏。这段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称为「暑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注》:「此水清泠甚于大溪,纵暑伏之辰,尚无能澡其津流也。」
分類:三伏
《骈字类编》:暑薄
陆游 睡起书触目诗 入夏暑犹薄,投閒身自由。
《國語辭典》:拂暑  拼音:fú shǔ
除去暑气。如:「卧游湖上,可以拂暑。」
《國語辭典》:中暑  拼音:zhòng shǔ
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多湿空气或阳光过久、直接照射的高温炎热环境中,进行体能活动,引起身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群临床症候,以高热、皮肤乾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徵。
《漢語大詞典》:积暑(積暑)
谓久旱。 金 赵秉文 《平章谢抚谕表》:“钦惟皇帝陛下,内恕及人,至明烛物,悯 河南 之积暑,知臣下之微劳。”
《骈字类编》:宜暑
神异经东南海中有烜洲洲有温湖鲋鱼生焉其长八尺食之宜暑而辟风寒
《分类字锦》:暑耘
陆游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诗 暑耘日炙背,寒耕泥没脚。
分类:耕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