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周施
(1).普遍安设。 晋 左思 《吴都赋》:“峭格周施,罿罻普张。”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流藻周施,和铃重设。”
(2).周济施舍。后汉书·独行传·刘翊:“﹝ 翊 ﹞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明 李东阳 《祭李都宪母文》:“恭人其贤乎?盖自后天以来,身奉巾櫛以周施也。”
《漢語大詞典》:泛恩(汎恩)
亦作“泛恩”。 谓普遍地赐予恩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横行自右武大夫以至通侍为十三等,以待年劳及泛恩者,非有功效显著,不带遥郡,旧制也。”
《國語辭典》:通语(通語)  拼音:tōng yǔ
不受地域局限,可通行于几个地区或全国各地的共同语或标准语。相当于「雅言」的意义。汉。扬雄《方言》卷一:「娥、嬴,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好,其通语也。」
《漢語大詞典》:遍搜
普遍寻求。 唐 李绅 《过吴门》诗:“故馆曾閒访,遗基亦徧搜。” 唐 李洞 《送东宫贾正字之蜀》诗:“若次江边邑,宗诗为徧搜。”
分類:普遍寻求
《漢語大詞典》:常论(常論)
(1).指普遍适用的道理和法则。后汉书·王符传:“国以贤兴,以諂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而时所共知也。”
(2).平庸的言论。汉书·谷永传:“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 章炳麟 《论式》:“游谈恣肆而无法程,常论宽缓而无攻守。”
《漢語大詞典》:遍谕(徧諭)
普遍晓喻。国语·晋语八:“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无不徧諭,而无除。”
分類:普遍晓喻
《漢語大詞典》:通说(通説)
(1).通达的言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无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谓支离,以为通説。”
(2).普遍的说法。 廖仲恺 《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构成近世国家最要紧的要素,就是人民、领土、主权三件物事,这是近来国家学者的通说。”
《漢語大詞典》:宏覆
普遍覆盖。谓普天之下无不受其庇护。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暉。” 李善 注:“宏,普也。”
《漢語大詞典》:普加
(1).普遍赐与;普遍施与。南史·宋纪中·孝武帝:“二月癸巳,閲武,军幢以下,普加班锡,多所原宥。” 宋 苏辙 《谢雨祝文》:“神明昭答,膏泽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级工资。
《漢語大詞典》:通习(通習)
(1).贯通熟悉;普遍地研习。汉书·哀帝纪:“上令诵,通习能説。” 唐 韩愈 《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宋 叶适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公学极原本,有书以来,无不通习。”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方才那个老人,正是此地的乡贤,他通习六艺,是个有学问的庶民。”
(2).普遍的习气。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以诗文求有权位者荐举(‘干谒’),是 唐 代士子的通习,倒不能以此苛责 杜甫 。”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后记》:“就和当时对于科学思想仅其一知半解的学者们的通习一样,隐隐引以为夸耀。”
《漢語大詞典》:历扬(歷敭)
普遍称颂。 明 张居正 《答江巡抚书》:“昔守 荆 南,甚有政绩,至今 荆 人俎豆之。歷敭中外,咸著嘉声。”
分類:普遍称颂
《國語辭典》:说开(說開)  拼音:shuō kāi
1.说清、说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这只词……原来皆是集古人词章之句。如何见得?从头与各位说开。」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若不是哥哥说开就里,你兄弟怎生知道?」
2.说定。《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我有个女孩儿,刘二哥求做媳妇,就今日说开。」
3.调解。《水浒传》第二二回:「县里有那一等和宋江好的相交之人,都替宋江去张三处说开。」
4.说话不著边际,没有重点。《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当日冉贵见观察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再也不来答扰,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
5.某一名词或话语普遍流行。如:「这个词儿已经说开了,大家也都懂得了。」
《國語辭典》:凡语(凡語)  拼音:fán yǔ
普通通行的词语。《尔雅。释诂》「如、适、之、嫁、徂、逝,往也」句下宋。邢炳。疏:「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漢語大詞典》:遍见(徧見)
(1).普遍见到。吕氏春秋·知度:“明君者,非徧见万物也,明於人主之所执也。”
(2).普遍会见。史记·酷吏列传:“﹝ 周阳侯 ﹞及出为侯,大与 汤 交,徧见 汤 贵人。”
《漢語大詞典》:遍赐(徧賜)
普遍赏赐。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公疾,徧赐大夫,大夫不受。”汉书·黥布传:“ 汉 诛 梁王 彭越 ,盛其醢以徧赐诸侯。”后汉书·马武传:“远方贡珍甘,必先徧赐列侯,而太官无餘。”
分類:普遍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