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地毯式  拼音:dì tǎn shì
普遍的、全面性的。如:「警方在现场展开地毯式的搜索,希望能找出歹徒作案的蛛丝马迹。」
分类:普遍全面
《国语辞典》:铝盐(铝盐)  拼音:lǚ yán
自来水净水厂普遍使用的混凝剂,可去除水中杂质,降低水的浊度。包括多元氯化铝(PAC)和硫酸铝(即明矾)两类。
《国语辞典》:栳栳  拼音:lǎo lǎo
一种山西北部最为普遍的食物。用一块小麦面放在石板上或木板上,用手掌一压一搓,使它成为一个圆柱形的捲捲。放在蒸笼里蒸熟,浇上作料、羊肉汤以为食用。
《国语辞典》:灰陶  拼音:huī táo
新石器时代,出产于华北地区最为普遍的灰色陶器。此乃继彩陶仰韶文化之后出现,商周时期亦大量制造,汉代沿袭,多用为陪葬物。
《国语辞典》:长锋笔(长锋笔)  拼音:cháng fēng bǐ
长毫的毛笔。唐朝中晚期以后,才被普遍应用。清代以后,更为盛行。唐朝柳公权即偏好使用长锋笔。
《国语辞典》:钉头文字(钉头文字)  拼音:dīng tóu wén zì
古西亚一带普遍使用的文字。参见「楔形文字」条。
《国语辞典》:传统社会(传统社会)  拼音:chuán tǒng shè huì
尚未具有或尚未普遍应用现代化科学与技术知识的社会。在社会结构上,人际连带较为紧密,也较无现代都会的疏离感,社会阶序尊卑分明,常由地方望族与信仰组织掌控分配社会资源;在文化上,主导的价值体系是各种非科学知识的世界观;在经济上,尚未运用现代科学与科技于生产活动;在政治上,尚未发展个人主义与民主参与,权力主要集中在贵族或大地主手上。
《国语辞典》:普及率  拼音:pǔ jí lǜ
普遍于一般大众的概率。
《国语辞典》:土地公  拼音:tǔ dì gōng
即社神。中国祀土地神极为普遍,无论里社、陌路阡头,皆有土地公庙。以其造福乡里,施德万民,故也称为「福德正神」。
《国语辞典》:唯名论(唯名论)  拼音:wéi míng lùn
既不承认普遍概念存在于实在事物之中,亦不承认其存在于思想之中的哲学主张。认为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质。相对于实在论而言。
《国语辞典》:一般法  拼音:yī bān fǎ
法律上指普遍适用于全国人民的法律。也称为「普通法」。
《国语辞典》:一般性  拼音:yī bān xìng
各种事物、现象普遍具有的共同性质。
《國語辭典》:风行一时(風行一時)  拼音:fēng xíng yī shí
形容事物在当时流传盛行。《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祇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國語辭典》:豆薯  拼音:dòu shǔ
植物名。豆科豆薯属,藤本。地下生有肉质球形或纺缍形大块根,像甘薯状,薯肉白色,味甜多汁,富含养分,可以生吃。蔓茎甚长,叶三出,互生。九月时叶腋抽出长花梗,总状花序密生紫红色蝶形花。荚果扁平线状,长十公分,宽一点二公分,有毛,种子红褐色,约十粒,近扁圆形,有毒,种子油可制杀虫剂。也称为「凉薯」、「沙薯」。
《國語辭典》:风靡云蒸(風靡雲蒸)  拼音:fēng mǐ yún zhēng
比喻事物风行的快而迅速。南朝梁。钟嵘 诗品序:「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也作「风靡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