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28,分19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三分春色
三千士
谪仙春梦
一曲春风
瓮有馀春
无计留春
无盐
惜馀春(又作:醉里仙人惜春曾赋)
小队春行
阳春白雪
一杯春
一场春梦
一池春皱纹
一尺春风髻
一江春水
典故
三分春色
 
杨花离人泪


《苏轼词集·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典故
三千士
  
食客三千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魏无忌(信陵君)
 
黄歇(春申君)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2377~
公子(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9~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檋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简释

三千客:指贵客盈门。宋范成大《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宾筵旧压三千客,燕榭新高十二城。”


例句

食恩三千士,一旦为豺狼。 孟郊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 李华 奉寄彭城公

忝逐三千客,曾依数仞墙。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三千士里文章伯,四十年来锦绣衣。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从军暮下三千客,闻礼庭中七十人。 许浑 和人贺杨仆射致政

三千客里宁无义,五百人中必有恩。 许浑 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

我为孟馆三千客,君继宁王五代孙。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

典故
神仙谪
  
谪仙人
 
谪仙春梦
 
谪仙狂
 
谪仙赋
 
谪仙风采
 
谪仙魂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贺知章
 
高力士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对酒忆贺监二首〉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诗云:「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典故
司空常见
 
司空惯
  
一曲春风
 
主人见惯
 
司空教成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李绅〉~38~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绅(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座上赋诗曰:「䰀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閒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典故
瓮有馀春


《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喜韩樽相过〉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桃花点地红斑斑【桃花点地如锦斑】,有酒留君且莫还。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閒【世上浮名好是閒】。
典故
无计留春


《唐五代词·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入秋千去。
典故
相关人物
钟离春


《新序·杂事第二》~74~
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三十,无所容人,衒嫁不售,流弃莫执,于是乃拂拭短褐,自诣宣王,愿一见,谓谒者曰:「妾,齐之不售女也,閒君王之圣德,愿备后宫之扫除,顿首司马门外,唯王幸许之。」谒者以闻,宣王方置酒于渐台,左右闻之,莫不掩口而大笑。曰:「此天下强颜女子也。」于是宣王乃召见之,谓曰:「昔先王为寡人取妃匹,皆已备有列位矣。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呕吟感伤,扬瞠楚之遗风。今夫人不容乡里布衣,而欲干万乘之王,亦有奇能乎?」无女对曰:「无有。直窃慕大王之美义耳。」王曰:「虽然,何喜。」良久曰:「窃尝喜隐。」王曰:「隐固寡人之所愿也,试一行之。」言未卒,忽然不见矣。宣王大惊,立发隐书而读之,退而惟之,又不能明。明日,复更召而问之,又不以隐对,但扬目衔齿,举手拊肘曰:「殆哉!殆哉!」如此者四。宣王曰:「愿遂闻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一《起神宗元丰五年十一月尽是年十二月》
始,之才欲用兵讨罗苟夷,伋以为罗苟本熟户,因求骨价侵扰境上,与生夷反叛不同,可招纳之,若遽加以兵,彼穷迫无所窜伏,转投生界,则斧望个恕诸部更相连结,益鸱张难制,边患自此始矣。之才不听,因檄伋无得与兵议,伋遂疏之才不法事关泸州十五条上之。既而乞弟果入寇,之才遽劾乞弟过江安时伋不即掩击,并他不法事。朝廷疑之,于是先罢伋而委忱究两人曲直。元丰五年十一月,梓州路转运判官、承议郎程之才,知徐州、朝散大夫赵鼎并冲替。之才坐与前知泸州任伋交讼,报上不实。

简释

无盐:喻丑女。唐李白《效古二首》之二:“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例句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李白 于阗采花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李白 效古二首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人生照镜须自知,无盐何用妒西施。 李端 杂歌

典故
惜馀春
 
醉里仙人惜春曾赋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七〈李白一·惜馀春赋〉~3525~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蕤兮红芳。试登高兮望远,极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风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予心之缥缈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色,爱芳草兮如剪。惜馀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想游女于岘北,愁帝子于湘南。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忧纷纷。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情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越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晖以留人。沈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兴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典故
元戎小队
  
小队出郊
 
小队春行
 
小队登临
 
小队红旗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严中丞枉驾见过〉【案:原注。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两川都节制。】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地分南北任孤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白帽应兼似管宁】【皂帽还应似管宁】【皂帽应兼似管宁】。寂寞江天云雾里【今日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典故
相关人物
宋玉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对问·对楚王问〉~999~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鴳,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崙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典故
一杯春


《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三〈酒量、嗜酒附·酒名〉~785~
酒名:郢之富水,乌城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蒲桃,岭南之灵溪博罗,宜成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之郎官清。河汉之(《国史补》「河汉之」作「阿婆清又有」)三勒浆,其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黎勒、诃黎勒。
《二十四诗品·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嘉士,左右修竹。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阮籍〉~604~
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官至步兵校尉。南朝宋·裴松之注:「籍字嗣宗。」引《魏氏春秋》曰:『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检,而毁几至灭性。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得与言,昶叹赏之,自以不能测也。太尉蒋济闻而辟之,后为尚书郎、曹爽参军,以疾归田里。岁馀,爽诛,太傅及大将军乃以为从事中郎。后朝论以其名高,欲显崇之,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所穷,辄恸哭而反。籍少时尝游苏门山,苏门山有隐者,莫知名姓,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籍从之,与谈太古无为之道,及论五帝三王之义,苏门生萧然曾不经听。籍乃对之长啸,清韵响亮,苏门生逌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焉。至是,籍乃假苏门先生之论以寄所怀。其歌曰:「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隆。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又叹曰:「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籍口不论人过,而自然高迈,故为礼法之士何曾等深所雠疾。大将军司马文王常保持之,卒以寿终。子浑字长成。世语曰:浑以閒澹寡欲,知名京邑。为太子庶子。早卒。』
典故
一场春梦


《侯鲭录》卷七
东坡老人在昌化,尝负大瓢,行歌于田间。有老妇年七十,谓坡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坡然之。里人呼此媪为春梦婆。
典故
一池春皱纹
 
一池风皱


《全唐诗》卷八百九十八〈谒金门二首〉
〈谒金门二首〉其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閒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典故
一尺春风髻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子)马廖〉~853~
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今陛下躬服厚缯,斥去华饰,素所安,发自圣性。此诚上合天心,下顺民望,浩大之福,莫尚于此。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犹宜加以勉勖,法太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终。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诚令斯事一竟,则四海诵德,声薰天地,神明可通,金石可勒,而况于行仁心乎,况于行令乎!愿置章坐侧,以当瞽人夜诵之音。」太后深纳之。朝廷大议,辄以询访。
典故
一江春水
 
玉砌雕栏好在


《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九〈虞美人二首〉
〈虞美人二首〉其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祗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漢語大詞典》:三千客
形容门客众多。 战国 齐 孟尝君 、 魏 信陵君 、 赵 平原君 、 楚 春申君 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见《史记》四公子本传。 唐 胡曾 《函谷关》诗:“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我为 孟 馆三千客,君继 寧王 五代孙。” 前蜀 贯休 《献钱尚父》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唐 杜牧 《春申君》:“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 李园 。”
《國語辭典》:谪仙(謫仙)  拼音:zhé xiān
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如汉朝东方朔、唐朝李白、宋朝苏轼等都曾被称誉为「谪仙」。《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才识》:「苏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远,真谪仙人也。」
《國語辭典》:司空见惯(司空見慣)  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
唐司空李绅,邀苏州刺史刘禹锡饮酒,命歌妓劝酒,刘赋诗赠李司空,有「司空见惯浑閒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语。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经常看到,不足为奇。《警世通言。卷三八。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他生得诸般齐妙,纵司空见惯也魂消!」《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幸亏洋提督早已司空见惯,看他磕头,昂不为礼。」也作「见惯司空」、「司空伎俩」。
分類:称事常见
《國語辭典》:无盐(無鹽)  拼音:wú yán
战国时齐无盐人钟离春。参见「钟离春」条。
《國語辭典》:寻花问柳(尋花問柳)  拼音:xún huā wèn liǔ
1.出外游赏春天的景色。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只等的红雨散、绿云收,我那其间寻花问柳,重到岳阳楼。」《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样好天气,他先生正好到六桥探春光,寻花问柳,做西湖上的诗。」也作「觅柳寻花」、「问柳寻花」。
2.比喻狎妓。《金瓶梅》第八十一回:「韩道国与来保两个,且不置货,成日寻花问柳,饮酒宿娼。」也作「觅柳寻花」、「问柳评花」、「问柳寻花」。
《國語辭典》:阳春白雪(陽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1.乐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乐曲。(2)〈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最早见于浦东派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名为《六板》,其后发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汪煜庭所传的7段乐谱为《小阳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阳春白雪〉是7段的《小阳春》。乐曲以活泼、新颖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节奏,描绘大地回春、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书名:(1)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馀家。(2)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3.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