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10,分3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明月揽刀环(又作:飞明镜)
大明宫
明月过西厢
一轮明月人千里(又作:千里共明月 ...)
明珠弹丸
子羽遗迹
典午
定国精明
渊明东篱(又作:渊明菊)
五月渡泸
断肠处明月短松岗
二分明月
方明
蜀主思孔明
分明幽恨曲中传
典故 
刀环有约
 
刀环泣
 
刀环泪
 
刀环约
 
刀环视
  
刀头飞镜
 
唱刀环
 
问刀头
 
梦刀环
 
梦刀头
 
大刀折
  
寄刀环
 
寄刀头
 
折大刀
 
明月揽刀环
 
望刀头
 
盼刀环
 
破镜刀环
 
破镜飞
 
视刀环
 
解刀环
 
咏大刀
 
赋刀环
 
雪窖刀环
 
飞明镜
 
飞破镜

相关人物
任立政
 
李陵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孙)李陵〉~2458~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八~4~
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鈇也,问夫何在。重山,出字,夫出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何时还也。破镜飞上天,月半还也。如李义山「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宋子京「曾损归书凭鲤尾,莫令残月误刀头。」俱用此事云。

简释

刀环有约:环、还谐音,用以咏思乡之情。清尤侗《挽叶元礼台人三首》之二:“刀环有约劳恩妇,剑铁无家泣老亲。”


例句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宋之问 望月有怀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常建 塞上曲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康庭芝 咏月

藁砧刀头未有期,攀条拭泪坐相思。 徐彦伯 芳树

怪来频起咏刀头,枫叶枝边一夕秋。 施肩吾 送裴秀才归淮南

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李商隐 拟意

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 李群玉 初月二首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夜闻汉使归,独向刀环泣。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

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赵嘏 洞庭寄所思

别马连嘶出御沟,家人几夜望刀头。 钱起 送崔校书从军

东城跃紫骝,西路大刀头。 韩翃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高适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典故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十道郡国·关内道〉~394~
皇城在西北隅,谓之西内。正门曰承天,正殿曰太极。太极之后殿曰两仪。内别殿、亭、观三十五所。京师西有大明、兴庆二宫,谓之三内。有东西两市。都内,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街分一百八坊。坊之广长,皆三百馀步。皇城之南大街曰朱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京兆尹总其事。东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北,高宗龙朔二年置。正门曰丹凤,正殿曰含元,含元之后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弘文史二馆。高宗已后,天子常居东内,别殿、亭、观三十馀所。南内曰兴庆宫,在东内之南隆庆坊,本玄宗在藩时宅也。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宫之西南隅,有花萼相辉、勤政务本之楼。
典故
待月西厢下
 
明月过西厢
 
月下待红娘
 
独立西厢花拂墙
 
蒲东倦客
 
西窗疑是故人来
 
莺莺相候

相关人物
张生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莺莺传〉~402~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馀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是岁,浑洌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犹君之生,岂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命其子,曰欢郎,可十余岁,容甚温美。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郑怒曰:「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掳矣,能复远嫌乎?」久之乃至,常服氢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问其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于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张生悔之。翼日,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张曰:「馀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婢曰:「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生因惊之。红娘骇曰:「郎何以至?」张因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尔为我告之。」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及崔至,则端服严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试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
典故
一轮明月人千里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千里共明月
 
千里音尘
 
明月千里隔
 
月满人千里
 
谢郎解道月明千里


《昭明文选》赋庚·第十三卷·物色·谢庄·〈月赋〉~602~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未。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歌响未终。馀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怀江南同志【送客】〉
南国别经年【南国去经年】,云晴波接天。蒲深鸂鶒戏,花暖鹧鸪眠。竹暗湘妃庙,枫阴楚客船。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万里共娟娟】。
典故
千仞弹珠
 
弹隋珠
   
弹飞翼
 
弹鹊
 
明珠弹丸
 
珠抵鹊
  
随珠弹
 
参考典故
隋珠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
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

例句

鹰鹯绕树探不得,随珠弹尽声转娇。 元稹 有鸟二十章第十章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 李白 送窦司马贬宜春

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耿湋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弹。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弹随空被笑,献楚自多伤。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典故
子羽遗迹
 
澹台公正

相关人物
澹台灭明


《论语注疏·雍也》~53~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

例句

澹台千载后,公正有遗名。 封孟绅 赋得行不由径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 张籍 省试行不由径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昭(晋明帝)


《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谯周传》
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果崩。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周。周遂舆疾诣洛,泰始三年至。以疾不起,就拜骑都尉,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皆不听许。

例句

长惭典午非材职。得就闲官即至公。 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

典故
定国精明

相关人物
于定国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2~
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为廷尉十八岁,迁御史大夫。

例句

精明如定国,孤峻似陈蕃。 杜牧 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

典故
彭泽菊
 
把菊见南山
 
晋菊
  
东篱子
 
东篱菊
 
东篱陶令
 
渊明东篱
 
渊明菊
 
篱下先生
 
篱东菊
  
篱菊花
 
菊在陶家
 
菊姓陶
  
陶元亮菊
 
陶潜菊
   
陶诗黄金实
 
黄花东篱

相关人物
陶潜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例句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 公乘亿 赋得秋菊有佳色

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 刘长卿 过湖南羊(一作来)处士别业

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司空图 五十

夕阳似照陶家菊,黄蝶无穷压故枝。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之十二

清诗既名朓,金菊亦姓陶。 孟郊 秋怀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钱卫中丞赴长水

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 广宣 九月菊花咏应制(一作清江诗)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李商隐

朝走安公枥上驹,暮伦陶令篱边菊。 李渤 喜淑弟再至为长歌

更爱疏篱下,繁霜湿菊丛。 李端 夜宴虢县张明府宅逢宇文评事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杜甫 秋尽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皇甫曾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 许浑 江上逢友人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郎士元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故山期采菊,秋水忆观鱼。 郎士元 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 钱起 九日田舍

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 齐己 早莺

典故
五月渡泸
 
渡泸

相关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朝宋·裴松之注:「《汉书地理志》曰:泸惟水出牂牁郡句町县。」

例句

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贾岛 巴兴作

典故
断肠处明月短松岗


《本事诗·徵异》
开元中,有幽州衙将姓张者,妻孔氏,生五子,不幸去世。复娶妻李氏,悍怒狠戾,虐遇五子,日鞭箠之。五子不堪其苦,哭于其葬。母忽于冢中出,抚其子,悲恸久之,因以白布巾题诗赠张曰:「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因。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欲知断肠处,明月照孤坟。」五子得诗,以呈其父,其父恸哭。
典故 
二分无赖


《容斋随笔》卷十〈徐凝诗〉~29~
徐凝以「瀑布界破青山」之句,东坡指为恶诗,故不为诗人所称说。予家有凝集,观其馀篇,亦自有佳处,今漫纪数绝于此。汉宫曲云:「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忆扬州云:「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典故
相关人物
方明


《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830~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例句

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典故
三接恩
   
三顾隆中
 
答三顾
  
蜀主思孔明
 
访葛侯

相关人物
刘备
 
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4~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9~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表上·出师表〉~67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唐·李善注引《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荆州图副》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简释

三顾:咏帝王爱才求贤。唐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例句

赤墀高崱屴,一见如三顾。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乏才叨八使,徇禄非三顾。 元晦 越亭二十韵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百年明素志,三顾起新恩。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南阳三顾地,幸偶价千金。 杨衡 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

授钺虚三顾,持衡旷万机。 武元衡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汪遵 南阳

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 沈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

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胡曾 泸水

帝幄期松子,臣庐访葛侯。 苏颋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典故
分明幽恨曲中传
 
披图一见春风面
 
月夜香魂
 
环佩归
 
画图春风面
 
画图还识春娇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咏怀古迹五首〉【案:吴若本作咏怀一章、古迹四首。】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分明愁恨曲中论】。」
《國語辭典》:刀环(刀環)  拼音:dāo huán
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古人以喻征人思归。《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唐。柳中庸征人怨〉诗:「岁岁金河复玉阙,朝朝马策与刀环。」
《國語辭典》:刀头(刀頭)  拼音:dāo tóu
1.刀或刀柄的顶端。唐。杜甫〈后出塞〉诗:「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2.还。刀头有环,环、还同音,所以做为「还」的隐语。唐。赵嘏 洞庭寄所思诗:「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漢語大詞典》:大明宫
唐 代宫名。 贞观 八年建 永安宫 ,九年改名 大明宫 。 龙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莱宫 , 长安 元年复称 大明宫 。亦谓之东内。内有 麟德 、 含元 、 宣政 、 紫宸 等殿。 宣政殿 左右为中书、门下二省。自 高宗 以后,皇帝常居东内。故址在今 陕西 长安县 东。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旧唐书·地理志一
《漢語大詞典》:弹随(彈隨)
以 随 珠弹雀。谓得不偿失的可笑之事。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弹 随 空被笑,献 楚 自多伤。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 陈熙晋 笺注:“《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今且有人於此,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参见“ 弹雀 ”。
《漢語大詞典》:弹雀(彈雀)
(1).射雀。论衡·书解:“蛢弹雀则失鷜,射鹊则失鴈。”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调鹰向新市,弹雀往 睢阳 。”
(2).庄子·让王:“今且有人於此,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以“弹雀”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的行动。 清 黄宗羲 《〈淮安戴氏家谱〉序》:“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誌也,氏族之谱也。郡县之誌,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孙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贿赂,继之哃喝。 董狐 、 南史 之笔,岂忍弹雀?”
《漢語大詞典》:弹雀(彈雀)
(1).射雀。论衡·书解:“蛢弹雀则失鷜,射鹊则失鴈。”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调鹰向新市,弹雀往 睢阳 。”
(2).庄子·让王:“今且有人於此,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以“弹雀”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的行动。 清 黄宗羲 《〈淮安戴氏家谱〉序》:“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誌也,氏族之谱也。郡县之誌,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孙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贿赂,继之哃喝。 董狐 、 南史 之笔,岂忍弹雀?”
《漢語大詞典》:隋珠弹雀(隋珠彈雀)
比喻处事轻重失当。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道存则尊,德胜则贵; 隋 珠弹雀,知者不为。”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 隋 珠弹雀,羣虎捕羊,殊可笑也。”参见“ 随珠弹雀 ”。
《國語辭典》:随珠弹雀(隨珠彈雀)  拼音:suí zhū tán què
用宝珠打鸟。比喻贵物贱用,不得其当。语本《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國語辭典》:随珠弹雀(隨珠彈雀)  拼音:suí zhū tán què
用宝珠打鸟。比喻贵物贱用,不得其当。语本《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漢語大詞典》:典午
(1).“司马”的隐语。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周 语次,因书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 司马 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 司马昭 )果崩。” 晋 帝姓 司马 氏,后因以“典午”指 晋 朝。晋书·安帝恭帝纪论:“是以 宋高 非典午之臣, 孙恩 岂金行之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当涂为 魏 ,典午为 晋 ,世率知之,而意义出处,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马也。” 柳亚子 《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
(2).“司马”的隐语。指司马之官职。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居笠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唐 颜真卿 《鲜于公神道碑铭》:“ 邵阳 典午, 汉阳 紆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宋文安公 《自禁庭謫鄜畤》诗云:‘九月一日奉急宣,连忙趋至閤门前。忽为典午知何罪,謫向 鄜州 更憮然!’盖当时謫黜者,召至閤门受命乃行也。”
分類:司马官职
《國語辭典》:东篱(東籬)  拼音:dōng lí
1.东边的竹篱。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多用以代指菊圃。
2.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号。参见「马致远」条。
分類:园圃
《漢語大詞典》:篱菊(籬菊)
谓篱下的菊花。语本 晋 陶潜 《饮酒》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后用以为典实。 唐 刘长卿 《九日题蔡国公主楼》诗:“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诗:“篱菊黄金合,窗筠緑玉稠。”
分類:菊花典实
《漢語大詞典》:陶令菊
即菊花。因 陶渊明 爱菊,故称。 唐 皇甫冉 《和中丞奉使承恩还终南旧居》:“ 谢公 山不改, 陶令 菊犹存。苔蘚侵垂钓,松篁长闲门。”
《漢語大詞典》:陶篱(陶籬)
晋 陶渊明 《饮酒》之五有“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后因以“陶篱”指恬淡自然的旨趣。 宋 林逋 《郊园避暑》诗:“託心时散帙,迟客復携觴。况有 陶 篱趣,归禽语夕阳。”
《漢語大詞典》:陶菊
指菊花。 晋 陶潜 爱菊,故称。 唐 杜牧 《将赴湖州留题庭菊》诗:“ 陶 菊手自种, 楚 兰心有期。”
《國語辭典》:二分明月  拼音:èr fēn míng yuè
语本唐。徐凝 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谓天下三分的明月中,扬州即占其三分之二。指扬州繁华甲于天下。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十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扬州。」
分類:美好风光
《國語辭典》:方明  拼音:fāng míng
四方神明的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骍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漢語大詞典》:三顾(三顧)
(1).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沈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
《漢語大詞典》:三顾草庐(三顧草廬)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
《國語辭典》:三顾茅庐(三顧茅廬)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见《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后用以比喻敬贤之礼或诚心邀请。南朝梁。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也作「茅庐三顾」、「草庐三顾」、「三顾草庐」。
《漢語大詞典》:三顾草庐(三顧草廬)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
《國語辭典》:草庐三顾(草廬三顧)  拼音:cǎo lú sān gù
比喻帝王礼贤下士,或比喻诚心邀请。参见「三顾茅庐」条。《晋书。卷九二。庾阐传》:「夷吾相桓,汉登萧张;草庐三顾,臭若兰芳。」
《國語辭典》:青冢  拼音:qīng zhǒng
在归绥市南大黑河畔的冢墓,相传为王昭君墓。因冢上的草色常青,故称为「青冢」。唐。柳中庸 征人怨诗:「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张乔书边事诗:「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也作「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