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丙鉴(丙鑒)
明察。丙,通“ 炳 ”。 清 尹会一 《上东轩先生》书之五:“抱此区区,亦有不能已於言者,伏惟丙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迎东兖李道台》:“仰祈丙鉴,无任寅恭。”
分類:明察
《漢語大詞典》:晓察(曉察)
(1).犹至察;苛刻。《孔子家语·三恕》:“又尝闻君子之言事矣,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则民不保。”
(2).明察。《后汉书·霍谞传》:“诚能留神,沛然晓察,必有 于公 高门之福。”
分類:明察苛刻
《漢語大詞典》:照览(照覽)
(1).明察。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咸》:“秋冬夜行,照览星辰。”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一志努力门》:“一心贯通前后位心,极行唯此而已。愿幽明圣鉴,照览穷途。”
(2).览读。东观汉记·薛汉传:“﹝ 薛汉 ﹞兼通书传,无不照览。”
分類:明察
《漢語大詞典》:炳见(炳見)
明察。 明 李东阳 《吊颜鲁公祠》:“既炳见於先机,復潜锋於外攘。”
分類:明察
《漢語大詞典》:明覈
1.明白真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縟为巧;事以明覈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2.犹明察;明辨。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但在乎明覈是非,必行赏罚,则谬升虚授,当自辨焉。”
《漢語大詞典》:皎察
明察。引申为苛求。南史·梁鄱阳忠烈王恢传:“ 恢 美容质,善谈笑,爱文酒,有士大夫风则。所在虽无皎察,亦不伤物。”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坊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使侵蛑。”参见“ 皦察 ”。
分類:明察苛求
《漢語大詞典》:皦察
明察。引申为苛求。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晋 孙绰 《太傅褚褒碑》:“含章内映,而不运皦察之明;玄识沉通,而不以浮藻曜物。”北史·辛绍先传:“为政不甚皦察,举其大纲而已。”新唐书·杜佑传:“天性精於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 佑 治行无缺。”
分類:明察苛求
《漢語大詞典》:镜察(鏡察)
明察。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明鉴镜察,理当照其胸怀耳。”
分類:明察
《漢語大詞典》:简鉴(簡鑒)
犹明察。 南朝 梁 江淹 《萧相国让进爵为王表》:“执为守约之志,既谢简鉴;避贤辞智之请,终无开允。”
分類:明察
《漢語大詞典》:溪盎
犹明察。晏子春秋·问下二四“溪盎而不苛” 清 孙星衍 音义:“溪当为谿,言谿刻也。盎即詇叚音。説文:‘詇,早知也。’谿盎而不苛,言不矜明察。”
分類:明察音义
《漢語大詞典》:电鉴(電鑒)
犹明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 邵君爱 等案,已再具禀臺前,卑职之初心,想蒙电鉴。”
分類:明察
《漢語大詞典》:达照(達照)
(1).通明透亮。西京杂记卷一:“有四玉镇,皆达照,无瑕缺。窗扉多是緑琉璃,亦皆达照,毛髮不得藏焉。”
(2).犹明察。梁书·谢朏传:“达照深识,见庸质之如初,知貽厥之无寄。预覩乱萌,拂衣 东山 ,眇絶尘轨。”
《漢語大詞典》:霁鉴(霽鑒)
犹明察。为书信套语。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书:“ 湘乡 □□□上 文正 书云……敢布腹心,伏惟霽鉴。”
《漢語大詞典》:明核(明覈)
(1).明白真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縟为巧;事以明覈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2).犹明察;明辨。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但在乎明覈是非,必行赏罚,则谬升虚授,当自辨焉。”
《國語辭典》:聪明(聰明)  拼音:cōng míng
1.耳目敏捷。如:「那老翁年逾七旬,仍是耳目聪明,真是令人羡慕。」
2.天资灵敏,理解力高,心思细巧。《三国演义》第三回:「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红楼梦》第五回:「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國語辭典》:明明  拼音:míng míng
1.明察至极。《诗经。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晋。束皙补亡〉诗:「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2.明举贤才。《书经。尧典》:「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明明众哲,同济天网。」
3.黾勉,努力。《诗经。鲁颂。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
4.明显,显然。《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个明明借此勾引人。」《红楼梦》第七一回:「巴巴儿的传进你来,明明戏弄你,顽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