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昌 → 冐昌”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85,分10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阳山县误昌黎
赵昌丹青
周昌
词典
昌黎
文昌
南昌
昌期
昌言
建昌
会昌
昌运
昌辰
寿昌
克昌
永昌
典故
阳山县误昌黎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韩愈列传〉~495~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典故
赵昌丹青


《归田录》卷二~22~
近时名画,李成、巨然山水,包鼎虎,赵昌花果。成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巨然之笔,惟学士院玉堂北壁独存,人间不复见也。包氏宣州人,世以画虎名家,而鼎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髣髴也。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软俗,一作劣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
典故
周昌

相关人物
周昌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
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能至是乎!」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彊相,及吕后、太子及大臣素所敬惮乃可。」

例句

畋思获吕望,谏祗避周昌。 张祜 华清宫和杜舍人

《國語辭典》:昌黎  拼音:chāng lí
1.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郡望。参见「韩愈」条。
2.县名。参见「昌黎县」条。
《漢語大詞典》:文昌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
(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傅会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参见“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牟尼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 文昌 。”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騭诵 文昌 。”参见“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钧。”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举, 顗 宜当之。”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苏辙 《生日谢表》之二:“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詔。”参见“文昌省”。
(6).宫殿名。文选·左思〈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观。” 张载 注:“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讲 金华 兮议 宣室 ,昼武帐兮夕 文昌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挥戈出武帐,荷笔入 文昌 。”
《漢語大詞典》:文昌帝君
亦称“ 文昌帝 ”。亦称“ 文昌君 ”。 即 梓潼帝君 。明史·礼志四:“ 梓潼帝君 者,记云:‘神姓 张 名 亚子 ,居 蜀 七曲山 ,仕 晋 战没,人为立庙。 唐 宋 屡封至 英显王 。道家谓帝命 梓潼 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 元 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热如火,福德君,庸人父母;冷如冰, 文昌帝 ,秀士宗师。” 清 袁枚 新齐谐·七盗索命:“今年除夕,渠之姓名将被 文昌君 送上天榜。”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 文昌帝君 之祀,不知其所始。”参见“ 梓潼帝君 ”。
《漢語大詞典》:文昌省
尚书省的别称。 宋 陆游 《寄杨济伯》诗:“昔日文昌省,频年 灧澦堆 。”参见“ 文昌臺 ”。
分類:尚书省
《国语辞典》:南昌  拼音:nán chāng
城市名。位于赣江下游的鄱阳湖西南,为江西省省会,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水陆交通便捷,自古以来为南北交通要冲,商业繁盛。南昌开发甚早,有滕王阁、百花洲等名胜古迹。
《漢語大詞典》:昌期
兴隆昌盛时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周郊祀乐章》:“高明祚德,永致昌期。” 宋 陆游 《天申节贺表》:“敢即昌期,虔申寿祝。”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朱文正:“ 翁方纲 等皆学问渊博,实应昌期而生者。”
《國語辭典》:昌言  拼音:chāng yán
1.善言。《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旧唐书。卷一九一。方技传。叶法善传》:「公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
2.直言不讳。《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悉览休祥,总括群瑞。」
《韵府拾遗 阳韵》:建昌
郑谷诗建昌宫殿紫云飘
《漢語大詞典》:会昌(會昌)
谓会当兴盛隆昌。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蜀 有 汶阜 之山, 江 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文选·左思〈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肹饗而兴作。” 李逵 注:“昌,庆也。言天帝於此会庆建福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璽运会昌,龙图受命。”《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精感耀魄,时膺会昌。”
《漢語大詞典》:昌运(昌運)
兴隆的国运。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勑躬慙积素,復与昌运并。”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伏维皇帝陛下,承列圣之丕绩,当中兴之昌运。”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明 王世贞 《〈何大复集〉序》:“所以削涤卑琐,振頽习,扶昌运,开中兴者,何物也?”
分類:兴隆国运
《漢語大詞典》:昌辰
犹盛世。 唐 刘禹锡 《代慰义阳公主薨表》:“岂意遘兹短历,奄谢昌辰。”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教坊致语》:“臣等幸覯昌辰,叨尘法部。” 清 钱谦益 《瞿太公墓版文》:“蔼蔼 瞿公 ,际此昌辰。”
分類:盛世
《漢語大詞典》:寿昌(壽昌)
长寿昌盛。晋书·穆帝纪:“督护 戴施 获其传国璽,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百僚毕贺。” 唐 杜甫 《寄韩谏议注》诗:“ 周南 留滞古所惜, 南极老人 应寿昌。” 明 刘基 《处州分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石末公德政碑颂》:“祝公于天,锡公寿昌。”
分類:长寿
《漢語大詞典》:克昌
《诗·周颂·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郑玄 笺:“ 文王 之德安及皇天……又能昌大其子孙。”后因称子孙昌大为“克昌”。《后汉书·方术传·谢夷吾》:“上令三辰顺轨於歷象,下使五品咸训于嘉时,必致休徵克昌之庆,非徒循法奉职而已。”北史·僭伪附庸传:“今託以大业,未见克昌之美。”南史·齐宗室传论:“ 有齐 宗室,唯 始安 之后克昌。”
分類:子孙
《漢語大詞典》:永昌
长久。 唐 元稹 《人道短》诗:“ 尧 舜 有圣德,天不能遣,寿命永昌。”
分類: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