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空位  拼音:kòng wèi
馀留而未使用的位置。
《漢語大詞典》:大糦
古时祭祀所用黍稷之类。《诗·商颂·玄鸟》:“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郑玄 笺:“糦,黍稷也。” 唐 张说 《封泰山乐章·豫和》:“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
《漢語大詞典》:太坛(太壇)
古时祭天的圆形高坛。《陈书·高祖纪下》:“今月乙亥,升礼太坛,言念迁 桐 ,但有慙德。” 唐 褚亮 《祈谷乐章·雍和》:“殷荐乘春,太坛临曙。”《续通典·礼一》:“燔柴太坛,国之大事。”
《漢語大詞典》:寓钱(寓錢)
即纸冥钱。古时祭祀或丧葬时用圭璧币帛,祭毕埋在地下,因常被盗,其后或用范土为钱,以代真钱, 魏 晋 以后又改用纸钱。因以纸替代真钱,故称寓钱。新唐书·王璵传:“ 汉 以来葬丧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 璵 乃用之。”宋史·礼志二二:“ 建炎 四年, 南平王 薨,差 广南西路 转运副使 尹东玽 充弔祭使,赐绢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钱、寓綵、寓金银等。”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纸钱曰寓钱,言其寓形於钱也。”
《漢語大詞典》:神御殿
即原庙。古代安放先朝帝王御容、牌位而岁时祭祀的处所。宋史·礼志十二:“神御殿,古原庙也,以奉安先朝之御容。”
《漢語大詞典》:风坛(風壇)
古时祭风用的坛。宋史·礼志六:“ 政和 之制,风坛广二十三步,雨、雷坛广十五步,皆高三尺,四陛,并一壝,二十五步。”
分類:时祭
《國語辭典》:高香  拼音:gāo xiāng
祭祀时焚烧用的最好的线香。
《漢語大詞典》:散胙
旧时祭祀以后,分发祭肉,叫做“散胙”。 鲁迅 《热风·即小见大》:“凡有牺牲在祭坛前沥血之后,所留给大家的,实在只有‘散胙’这一件事了。”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二》:“牺牲为群众祈福,祀了神道之后,群众就分了他的肉,散胙。”
《漢語大詞典》:日坛(日壇)
旧时祭日之处。在今 北京市 朝阳区 朝阳门 外东南。 明 嘉靖 九年建。 明 清 二代均于每年春分日遣官致祭, 清 制遇甲丙戊庚壬年由皇帝亲祭。参阅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礼义·日月坛》《清会典事例·礼部·中祀》
《漢語大詞典》:沈祠
古时祭水神之礼仪。因祭时须沉牲畜、珪璧等,故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还至 瓠子 ,自临塞决 河 ,留二日,沉祠而去。”后汉书·祭祀志上“三月,上幸 鲁 ” 李贤 注引《汉祀令》:“天子行有所之,出 河 ,沉用白马、珪璧各一,衣以繒緹五尺。祠用脯二束,酒六升,盐一升。涉 渭 、 灞 、 涇 、 雒 佗名水如此者,沉珪璧各一。律:在所给祠具,及行,沉祠佗川水。”宋史·礼志五:“ 太平兴国 八年, 河 决 滑州 ,遣枢密直学士 张齐贤 诣 白马津 ,以一太牢沉祠加璧。自是,凡 河 决溢、修塞皆致祭。”
《國語辭典》:散福  拼音:sàn fú
分配、分享祭祀过的物品,以沾享福分。《水浒传》第一五回:「六筹好汉正在堂后散福饮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日烧过了纸,众牢子们都去吃酒散福,从下午吃起,直吃到黄昏时候,一个个酩酊烂醉。」
《漢語大詞典》:斋酎(齋酎)
古时祭祀用的醇酒。汉书·赵广汉传:“丞相奉斋酎入庙祠。” 颜师古 注:“将酎祭宗庙而先絜斋也。”
《国语辞典》:拜灶  拼音:bài zào
祭拜灶神。除了岁末送灶、接灶时祭拜外,平时新养猫狗宠物,一进门也要祭灶,以示将分享家中菜食。如:「又不是新进门的小狗,还要人抱了去拜灶。」
《漢語大詞典》:赛牛王(賽牛王)
旧俗新春时祭祀牛神。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高隐》套曲:“庆新春齐敲社鼓,赛牛王共击铜锣。”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二折:“妳妳,门首吹打响,敢是赛牛王社的,待你媳妇看一看咱。”
《漢語大詞典》:醮词(醮詞)
道教徒斋醮时祭告天帝的词章。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五:“ 韵 以诞日,尝作醮供, 弥性 为代作醮词云:‘身若浮萍,尚乞怜於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