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时习(時習)
(1).经常温习。语出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一说,按时温习。见 杨伯峻 译注。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是以君子稽古於时习之初,辩惑於成性之所。”
(2).经常练习。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四:“学必潜心,然后可以有得;艺能时习,然后不为徒劳。”
《漢語大詞典》:之者
唐 宋 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敦煌变文集·祇园因由记》:“非但此金,世间一切伏藏未出之者,我能尽见。”景德传灯录·司空山本净禅师:“即是求见闻觉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分類:之者时习
《國語辭典》:青牛  拼音:qīng niú
1.神话传说中的树精。《太平御览。卷九○○。兽部。牛引嵩高记》:「山有大松,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史记。卷五。秦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录异传云》:「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也作「彭侯」、「木精」。
2.神话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牛。晋。葛洪《神仙传》卷十:「常驾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号青牛道士。」
《國語辭典》:打春  拼音:dǎ chūn
旧时习俗于立春日,州县官府以鞭打春牛迎春,祈求丰收。宋。洪适 南歌子。闰岁饶光景词:「闰岁饶光景,中旬始打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也称为「鞭春」、「鞭牛」。
《漢語大詞典》:院使
(1). 元 时习称掌管茶事的人为“院使”。 清 梁章钜 称谓录·茶:“《小知録》:‘称院使者, 元 之旧习。’”
(2).古代光禄寺中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的长官为院使,正三品。《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这本话乃是 元 朝 大德 年间的事。那朝有个宣徽院使,叫做 李罗 ,是个色目人。” 王古鲁 注:“ 元 时宣徽院(即光禄寺)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长官为院使,本係正三品, 大德 年间陞为从一品。”
(3). 清 代统辖太医院事务的人称院使。 高阳 《玉座珠帘·恶疾初起》:“太医院院使悬缺, 庄守和 是右院判, 李德立 是左院判。”
《漢語大詞典》:射堂
古时习射的场所。晋书·成帝纪:“帝常欲於后园作射堂,计用四十金,以劳费乃止。” 唐 韩翃 《寄徐州郑使君》诗:“射堂草遍收残雨,官路人稀对夕天。”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 祁连 高冢泣西风,射堂宾客嗟蓬鬢。”参见“ 射宫 ”。
《漢語大詞典》:射宫
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穀梁传·昭公八年》:“以习射於射宫。”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於天子,天子试之於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摄提运衡,徐至於射宫。” 薛综 注:“射宫,调辟雍也。” 唐 皮日休 《贱贡士》诗:“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
《國語辭典》:立规矩(立規矩)  拼音:lì guī ju
旧时习俗。长者起居,幼者在其旁侍立。《红楼梦》第二九回:「到明儿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
《漢語大詞典》:相连爱(相連愛)
汉 时习俗,七夕以彩线相缚,表示相爱。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七月七日临 百子池 ,作 于闐 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羈,谓为‘相连爱’。” 宋 曾慥 类说西京杂记作“相怜爱”。
《国语辞典》:点灶灯(点灶灯)  拼音:diǎn zào dēng
旧时习俗从正月十三日晚上开始,要在厨房下悬点灶灯,五个夜晚,至十八日元宵节的高潮结束为止。相传点灯之俗至南宋时就开始流行了,明朝时曾一度把灯节扩大为十天。
《國語辭典》:浣花日  拼音:huǎn huā rì
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浣花溪,称为「浣花日」。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也称为「浣花天」。
《漢語大詞典》:常州画派(常州畫派)
清 武进 人 恽格 首创,以没骨法写生,一洗时习,海内学者宗之,时号常州画派。
《漢語大詞典》:拈周试晬(拈周試晬)
旧时习俗。小儿周岁时,罗列很多物件,让其拈取,以为可以试测其将来的性情志趣。俗称抓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誥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綵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綫、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讖,谓之‘拈周试晬’。”
《國語辭典》:双回门(雙回門)  拼音:shuāng huí mén
新妇归宁时,夫婿同行,称为「双回门」。
《國語辭典》:书帕本(書帕本)  拼音:shū pà běn
明代官吏所刻印的书本。此种版本的书,校勘不精,妄加删改,不为藏书家所重。
《漢語大詞典》:三茶六礼(三茶六禮)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 明 陈耀文 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清 李渔 《蜃中楼·姻阻》:“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 鲁迅 《徬徨·离婚》:“他就是着了那滥婊子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
《漢語大詞典》:聊晒犊裈(聊曬犢裩)
晋 时习俗,七月七日晒衣, 阮咸 家贫,无物可晒,遂以竿挂大布犊鼻褌于中庭,谓“未能免俗,聊復尔耳”。后遂以“聊晒犊裩”为贫寒之典。 清 蒲松龄 《为毕振叔与韩履生启》:“若小儿贫如 南阮 ,聊晒犊裩;瘦似 清郎 频移革带。”参见“ 聊復尔耳 ”。
《國語辭典》:聊复尔耳(聊復爾耳)  拼音:liáo fù ěr ěr
姑且如此罢了。语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后用来表示对某种事情只不过表面应付一下,并不很认真。宋。辛弃疾 永遇乐。投老空山词:「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也作「聊复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