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25,分242页显示  上一页  172  173  174  175  176  178  179  180  18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六阳
日彩
连石
烈气
至阴
日昳
随阳雁
金柱
西夕
厥阴
明离
皓日
早离
扶木
戈挥
《漢語大詞典》:六阳(六陽)
(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有一个渔翁只为着一时意气,自刎了六阳的那首级。”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四折:“将你那血沥沥六阳,涴了我明滉滉钢刀。”
(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唐 孔颖达 疏:“天地之气谓之阴阳,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圣人作象,各分为六爻,以象十二月。阳气之升,从十一月为始,阳气渐升,阴气渐下;至四月,六阳皆升,六阴皆伏。至五月,一阴初升,阴气渐升,阳气渐伏;至十月,六阴尽升,六阳尽伏。”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之一:“斗杓旋子,月当三统之先;昴宿殷宵,序属六阳之始。”
《漢語大詞典》:日彩
太阳的光彩。 南朝 梁 沈约 《为南郡王舍身疏》:“弟子树因旷劫,嚮报兹生,託景中璇,联华日彩。” 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楼书怀》:“香连日彩浮綃幕,溪逐歌声绕画楼。” 明 杨慎 《安公石馆赏并蒂莲得井字》诗:“日彩曜联华,风漪漾双影。”
分類:光彩
《漢語大詞典》:连石(連石)
传说中太阳运行途经山名。《淮南子·天文训》:“至于 渊虞 ,是谓高舂:至于 连石 ,是谓下舂。” 高诱 注:“ 连石 ,西北山……连读腐烂之烂。”
《漢語大詞典》:烈气(烈氣)
(1).指太阳的炽热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愈人之祸者,生於 江 南,含烈气也。” 三国 魏 曹植 《橘赋》:“禀太阳之烈气,嘉杲月之休光。” 赵幼文 校注:“烈气,即炎热之气。”
(2).谓气性刚直。后汉书·郭太传:“ 果 感悔,叩头谢负,遂改节自勑,后以烈气闻。”晋书·李雄载记:“﹝ 李雄 ﹞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漢語大詞典》:至阴(至陰)
(1).谓极盛的阴气。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孔子家语·执辔》:“至阴主牝,至阳主牡。”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一寸处。灵枢经·本输:“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为井金。”
(3).中医学名词。指脾。因脾属太阴,太阴为三阴之始,故称。《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4).中医学名词。指肾。因肾主水,藏精,为人阴精之原,故称。《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
《漢語大詞典》:日昳
太阳偏西。《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 孔 传:“从朝至日昳不暇食。” 孔颖达 疏:“昃亦名昳,言日蹉跌而下,谓未时也。”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昳至餔,为黍。”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丙子九月,余患暑疟,早饮 吕医 药,至日昳,忽呕逆,头眩不止。”
分類:偏西
《漢語大詞典》:随阳雁(隨陽雁)
(1).指大雁。因其为最有代表性的候鸟,随着太阳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迁南徙,故称。 唐 李冶 《送阎伯均往江州》诗:“唯有随阳雁,年年来去飞。”
(2).比喻趋炎附势者。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漢語大詞典》:金柱
(1).铜柱。《文选·卢谌〈览古〉》:“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李善 注:“《燕丹子》曰: 荆軻 拔匕首擿 秦王 ,决耳,入铜柱,火出。然铜有金,故称曰金柱。”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於 襄国 起 太武殿 ……漆瓦、金鐺,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伎巧。” 前蜀 贯休 《送友人之岭外》诗:“金柱根应动,风雷舶欲来。”
(2).指太阳的光柱。 唐 杨巨源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诗:“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分類:铜柱
《漢語大詞典》:西夕
(1).谓太阳西下而昏暮。 晋 张载 《安石榴赋》:“天迴节移,龙火西夕;流风晨激,行露朝白。” 唐 李白 《前有一尊酒行》:“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倾,白髮如丝嘆何益。”
(2).比喻年老。 晋 王羲之 《官奴帖》:“吾以西夕,至情所寄,惟在此等。”晋书·李产载记:“以吾之才而致於此,始者之愿亦已过矣,不可復以西夕之年取笑於来今也。”
《漢語大詞典》:厥阴(厥陰)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漢語大詞典》:明离(明離)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因以“明离”指太阳。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 昭明太子 县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徵。”
(2).指光明照耀。 唐 柳宗元 《天爵论》:“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道,举斯二者,人伦之要尽是焉。”
(3).指太子。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臣以不肖,妄作明离。” 唐 徐九皋 《咏史》:“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参见“ 明两 ”。
(4).帐名。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四:“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伤痕也……置 丽娟 於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翳明离以上宾,属传体於纤蕚。”
《國語辭典》:明两(明兩)  拼音:míng liǎng
明两原指易经中的离卦。离卦论象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离卦有上下二体,故称为「明两」。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语出《易经。离卦。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后指帝王贤能可明照四方。《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河阴,庆宵薄汾阳。」唐。李善。注:「郑玄曰:『明两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无不见也。』」
《漢語大詞典》:皓日
明亮的太阳。亦比喻君主。《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郭沫若 《在新义州站上》诗:“一片鼓声通皓日,数圈轮舞漾和风。”
《分类字锦》:早离(早离)
李镜远 诗 圆窗鉴早离。
分类:
《漢語大詞典》:扶木
(1).扶桑。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孽摇頵羝 ,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淮南子·墬形训》:“扶木在 阳州 ,日之所曊。” 高诱 注:“扶木,扶桑也。在 汤谷 之南。” 晋 傅玄 《大寒赋》:“扶木憔悴於 汤谷 ,若华零落於 濛汜 。”
(2).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 汉 刘桢《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 炎烛 。” 南朝 宋 谢灵运 《顺东西门行》:“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 虞泉 。”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 嵫山 沉暮景。”
(3).扶桑。东方古国名。吕氏春秋·为欲:“北至 大夏 ,南至 北户 ,西至 三危 ,东至 扶木 ,不敢乱矣。”
《分类字锦》:戈挥(戈挥)
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挥之日反三舍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