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阳精(陽精)
(1).指太阳。《礼记·月令》“月令第六” 唐 孔颖达 疏:“月是阴精,日为阳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三:“ 荆卿 适 秦 时,白虹贯阳精。”
(2).指玉。《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孙诒让 正义:“《易·説卦传》云‘乾为玉’,故为阳精。《白虎通义·考黜篇》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
(3).指山。《公羊传·成公五年》“为天下记异也” 汉 何休 注:“山者,阳精,德泽所由生,君之象。”
(4).指传说中的龙。《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惟以梳为枇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是以龙者阳精,以潜为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
(5).精液。《说郛》卷七四引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受形》:“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衝。”
(6).指上天之神。《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 《祛疑说》:“盖天地之间,惟阴阳耳。天地者阴阳之祖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地之阴气。”
(2).指玉。《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孙诒让 正义:“《易·説卦传》云‘乾为玉’,故为阳精。《白虎通义·考黜篇》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
(3).指山。《公羊传·成公五年》“为天下记异也” 汉 何休 注:“山者,阳精,德泽所由生,君之象。”
(4).指传说中的龙。《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惟以梳为枇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是以龙者阳精,以潜为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
(5).精液。《说郛》卷七四引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受形》:“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衝。”
(6).指上天之神。《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 《祛疑说》:“盖天地之间,惟阴阳耳。天地者阴阳之祖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地之阴气。”
《漢語大詞典》:驰辉(馳輝)
亦作“ 驰暉 ”。
(1).时光,光阴。《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驰暉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李善 注:“驰暉,日也。” 吕向 注:“旦至暮,日光驰度。” 唐 王维 《唐故潞州刺史王府君夫人墓志铭》:“子以才贵,煌煌宠章,驰暉难驻,令问空长。”
(2).指白天的时间。《隋书·音乐志下》:“寒来游晷促,暑至驰辉永。”
(3).飞驰的日光。 唐 韩愈 张籍 等《会合联句》:“驰辉烛浮萤,幽响泄潜蛬。” 明 何景明 《杂诗》之二:“驰辉在西山,返景流东隅。” 清 刘大櫆 《春日同诸公宴集寺院》诗:“浮踪澹似云,驰暉疾於电。”
(1).时光,光阴。《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驰暉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李善 注:“驰暉,日也。” 吕向 注:“旦至暮,日光驰度。” 唐 王维 《唐故潞州刺史王府君夫人墓志铭》:“子以才贵,煌煌宠章,驰暉难驻,令问空长。”
(2).指白天的时间。《隋书·音乐志下》:“寒来游晷促,暑至驰辉永。”
(3).飞驰的日光。 唐 韩愈 张籍 等《会合联句》:“驰辉烛浮萤,幽响泄潜蛬。” 明 何景明 《杂诗》之二:“驰辉在西山,返景流东隅。” 清 刘大櫆 《春日同诸公宴集寺院》诗:“浮踪澹似云,驰暉疾於电。”
《漢語大詞典》:阳遂(陽遂)
(1).清畅通达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李善 注:“阳遂,清通貌。言其声或盛壮而细密,时復横溃而清通也。”
(2).亦作“ 阳燧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 汉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 孙诒让 正义:“古阳遂盖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仰以嚮日,则火来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 严复 《救亡决论》:“方诸阳燧,格物所宗。”
(3).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晋书·舆服志》:“阳遂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驾牛。”
(2).亦作“ 阳燧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 汉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 孙诒让 正义:“古阳遂盖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仰以嚮日,则火来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 严复 《救亡决论》:“方诸阳燧,格物所宗。”
(3).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晋书·舆服志》:“阳遂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