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一味 拼音:yī wèi
1.专一。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2.总是、一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李参军不肯说话,只是一味哭。」《红楼梦》第六八回:「一味的只劝二爷保重,别在外边眠花宿柳,恐怕叫太爷太太耽心。」也作「一昧」。
3.只具一味的菜肴。《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散后宫文绮珍宝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只一味也不好下酒,况列位在此,无有我不破钞,反吃白食的。」
4.中医上称药一种为「一味」。《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特请长老,求些药引。」
2.总是、一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李参军不肯说话,只是一味哭。」《红楼梦》第六八回:「一味的只劝二爷保重,别在外边眠花宿柳,恐怕叫太爷太太耽心。」也作「一昧」。
3.只具一味的菜肴。《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散后宫文绮珍宝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只一味也不好下酒,况列位在此,无有我不破钞,反吃白食的。」
4.中医上称药一种为「一味」。《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特请长老,求些药引。」
《國語辭典》:不贰(不貳) 拼音:bù èr
忠诚不怀二心。《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文选。张衡。思玄赋》:「恭夙夜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
《漢語大詞典》:只千古(隻千古)
十无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诸佛世尊有十种之无二行自在法:一、一切诸佛悉能善说授记之言说,决定无二也。二、一切诸佛悉能随顺众生之心念,使其意满,决定无二也。三、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诸佛与其所化一切众生之体性平等,决定无二也。四、一切诸佛悉能知世法及诸佛之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也。五、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诸佛所有之善根同一善根,决定无二也。六、一切诸佛悉能现觉一切诸法,演说其义,决定无二也。七、一切诸佛悉能具足去来今诸佛之慧,决定无二也。八、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之刹那。决定无二也。九、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之佛刹入于一佛刹之中,决定无二也。十、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佛之语,即一佛之语,决定无二也。见宗镜录九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具有十种决定无二的自在法,即一、一切诸佛悉能善说授记之言说,决定无二;二、一切诸佛悉能随顺众生之心念,使其意满,决定无二;三、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诸佛,与其所化一切众生之体性本等,决定无二;四、一切诸佛悉能知世法及诸佛之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五、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诸佛所有之善根同一善根,决定无二;六、一切诸佛悉能观觉一切诸法,演说其义,决定无二;七、一切诸佛悉能具足去来今诸佛之慧,决定无二;八、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之刹那,决定无二;九、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之佛刹入于一佛刹之中,决定无二;十、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佛之语,即一佛之语,决定无二。
(名数)诸佛世尊有十种之无二行自在法:一、一切诸佛悉能善说授记之言说,决定无二也。二、一切诸佛悉能随顺众生之心念,使其意满,决定无二也。三、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诸佛与其所化一切众生之体性平等,决定无二也。四、一切诸佛悉能知世法及诸佛之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也。五、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诸佛所有之善根同一善根,决定无二也。六、一切诸佛悉能现觉一切诸法,演说其义,决定无二也。七、一切诸佛悉能具足去来今诸佛之慧,决定无二也。八、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之刹那。决定无二也。九、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之佛刹入于一佛刹之中,决定无二也。十、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佛之语,即一佛之语,决定无二也。见宗镜录九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具有十种决定无二的自在法,即一、一切诸佛悉能善说授记之言说,决定无二;二、一切诸佛悉能随顺众生之心念,使其意满,决定无二;三、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诸佛,与其所化一切众生之体性本等,决定无二;四、一切诸佛悉能知世法及诸佛之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五、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诸佛所有之善根同一善根,决定无二;六、一切诸佛悉能观觉一切诸法,演说其义,决定无二;七、一切诸佛悉能具足去来今诸佛之慧,决定无二;八、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之刹那,决定无二;九、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之佛刹入于一佛刹之中,决定无二;十、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佛之语,即一佛之语,决定无二。
有无二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之邪见纳于此二见之中,自此二见生一切之邪见。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文句四下曰:「若有是常见,若无是断见,因此二见生六十二。」
【佛学常见辞汇】
固执有与无的二种邪见。有是指常见,无是指断见。一切邪见都归纳于此二见之中,因由此二见而后生出一切的邪见。
【佛学次第统编】
有无二见者:
一、有见 偏于有之邪见。
二、无见 偏于无之邪见。
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
(术语)一切之邪见纳于此二见之中,自此二见生一切之邪见。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文句四下曰:「若有是常见,若无是断见,因此二见生六十二。」
【佛学常见辞汇】
固执有与无的二种邪见。有是指常见,无是指断见。一切邪见都归纳于此二见之中,因由此二见而后生出一切的邪见。
【佛学次第统编】
有无二见者:
一、有见 偏于有之邪见。
二、无见 偏于无之邪见。
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
有无二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执有之边际,执无之边际,皆为邪见,故云边见。肇论曰:「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
【佛学常见辞汇】
执著有的一边和执著无的一边,因为都是一边之见,所以叫做边见。
【佛学次第统编】
二边者,执有之边际,执无之边际,皆为邪见,故云边见。肇论曰:「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又谓之增益减损二边。
一、增益边 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也。
二、损减边 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定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也。
(术语)执有之边际,执无之边际,皆为邪见,故云边见。肇论曰:「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
【佛学常见辞汇】
执著有的一边和执著无的一边,因为都是一边之见,所以叫做边见。
【佛学次第统编】
二边者,执有之边际,执无之边际,皆为邪见,故云边见。肇论曰:「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又谓之增益减损二边。
一、增益边 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也。
二、损减边 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定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也。
法佛无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佛法无二也。有一居士问二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术语)即佛法无二也。有一居士问二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