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战旗(戰旗)
军中的旗帜。 五代 齐己 《杨柳枝》诗:“多谢将军遶营种,翠中閒卓战旗红。” 阿英 《夜》:“一眼看去,江上不知有多少的伟大之暗影,仿佛都执着战旗在奔向前敌。”
《國語辭典》:旗下  拼音:qí xià
1.麾下,旗帜之下。《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树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诣旗下。」
2.旗人。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五六。户部。户口》:「国初定,旗下买卖人口,赴各该旗市交易。」
3.俗称没有缠足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龙旌(龍旌)
(1).画有龙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 南朝 宋 谢庄 《侍宴蒜山诗》:“龙旌拂紆景,凤盖起流云。”《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每抱沉机扶社稷,一人有庆万家荣,早愿拜龙旌。” 明 王守仁 《登阅江楼》诗:“絶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2).画有龙的旗帜。中军帅旗。 唐 卢照邻 《结客少年场行》:“龙旌昏朔雾,鸟阵捲寒风。”
《漢語大詞典》:神旗
(1).指帅旗。晋书·石勒载记上:“自将军神旗所经,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退者。”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告庆于宗,以降命书。旌节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 魏 师。”
(2).代表神灵的旗帜。 清 末义和团尊奉为神灵的象征。 老舍 《神拳》第三幕:“我受了坎字老团 黄老师傅 的传授,得到这一对神旗,我怎么学的,怎么教给你们,没有半点私心!”
《漢語大詞典》:戍旗
边防军的旗帜。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飞戍旗。” 唐 赵嘏 《歙州道中仆逃》诗:“莫遣穷归不知处,秋山重叠戍旗多。” 清 查慎行 《入古北口》诗:“雉堞连云军角壮,虎牙凭险戍旗閒。”
《國語辭典》:幢节(幢節)  拼音:chuáng jié
1.传达命令的符信等物。《新唐书。卷一六五。郑馀庆传》:「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
2.旗帜仪仗。《新唐书。卷一八五。韦昭度传》:「敬瑄不内,诏东川顾彦朗与建合兵以讨,拜昭度兼行营招抚使。乃建幢节行城下,谕其众曰:『毋久闭垒。』」
《漢語大詞典》:汉帜(漢幟)
(1). 汉王 刘邦 军队的旗帜。汉书·韩信传:“拔 赵 帜,立 汉 帜。”
(2). 汉 人军队的旗帜。 唐 李约 《从军行》:“游军藏 汉 帜,降骑説蕃情。” 黎元洪 《檄山东文》:“陟 泰山 之巔,挥吾 汉 帜;决 黄河 之水,涤彼胡氛。”
(3). 汉 学的标帜。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 惠 戴 诸儒,为 汉 学大宗,已尽弃 宋 詮,独标 汉 帜矣。”参见“ 汉学 ”。
《國語辭典》:汉学(漢學)  拼音:hàn xué
1.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
2.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漢語大詞典》:虎旗
绘有虎形的旗帜。古代军中所用。释名·释兵:“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猛如熊虎也。”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唐 吕温 《晋王龙骧墓》诗:“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 吴 入掌中。”
《漢語大詞典》:旗尾
旗帜的尾端。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旗尾交龙会,楼头燕雀驯。” 唐 刘禹锡 《飞鸢操》:“旗尾飘扬势渐高,箭头砉划声相似。”
分類:旗帜尾端
《漢語大詞典》:云旌(雲旍)
(1).状如旌旗的云气。吕氏春秋·明理:“其云状有若犬若马……有其状若悬釜而赤,其名曰云旍。” 高诱 注:“云气之象旍旗者。”
(2).像云一样多的旗。宋书·谢晦传:“云旍首路,组甲耀川。”
分類:旌旗云气
《漢語大詞典》:云幢(雲幢)
旧时用为仪仗的一种饰有云形图案的旗帜。 宋 苏轼 《此君轩》诗:“云幢烟节十洲人,犀甲檀枪百万军。” 元 王逢 《和张率性推官小游仙词》之二:“云幢烟节紫霞裾,齐御泠风集步虚。”
饰有云形图案的车帘。泛指华美的车子。 清 严如熤 《老林说》:“然通南密邇栈道,云幢往来,谈及老林,尚怵然於心。”
《漢語大詞典》:旗门(旗門)
古代军队临时驻地树立旗帜表示的营门。《孙子·军争》“交和而舍” 三国 魏 曹操 注:“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 唐 李华 《咏史》之四:“ 魏 闕心犹在,旗门首已悬。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只见他旗门开处,跃驊騮,高叫道:‘谁敢来和咱鬭?’” 绍 剧《龙虎斗》第三五场:“御营内列开旗门山摇动,催马提鞭看分明。”
《國語辭典》:国旗(國旗)  拼音:guó qí
由国家规定,代表一国的旗帜。
《漢語大詞典》:羽旆
以羽毛为饰的旗帜。《文选·沈约〈游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李善 注:“旍旗以羽为饰。” 唐 王勃 《七夕赋》:“跃灵轩於雾术,褰羽斾於星桥。” 明 沈鲸《双珠记·避兵失侣》:“羽斾云旌遍四陲,笑谈功业渐增倍。”
分類:羽毛旗帜
《漢語大詞典》:赤旗(赤旂)
亦作“ 赤旂 ”。
(1).红色的旗帜。墨子·旗帜:“木为苍旗,火为赤旗。”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駵,载赤旂,衣朱衣。”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短垣三面繚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明 汤显祖 《送杜给事入都归觐》诗:“祠郎荐玉君须入,会见乘舆载赤旂。”
(2).比喻鲜明的旗号。 严复 《救亡决论》:“超俗之士,厌制艺则治古文词,恶试律则为古今体,鄙摺卷者则争碑板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旗。”
(3).象征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革命。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柳亚子 《赠梅电龙龚品娟夫妇》诗:“失喜重逢红蜡影,好教同唱赤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