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募化  拼音:mù huà
僧尼等求人布施财物。《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待我假造一本缘簿,只说龙华寺里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也称为「化缘」、「求化」。
《國語辭典》:济惠(濟惠)  拼音:jì huì
救济、帮助。《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六出》:「从年少得济惠,到今日成姻契。」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谢员外厮济惠,谢员外肯见怜。」
《漢語大詞典》:施香
谓施舍香火钱。 唐 沈佺期 《绍隆寺诗》序:“ 绍隆寺 江岭最奇……将北客毕日游憩,随例施香。”
分類:施舍
《漢語大詞典》:给施(給施)
接济施舍。后汉书·逸民传·戴良:“﹝ 戴良 ﹞家富,好给施,尚侠气,食客常三四百人。”
《漢語大詞典》:衬施(襯施)
施舍财物给僧道。亦指所施舍的财物。衬,通“ 嚫 ”。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公寺:“僧舍衬施供具,诸寺莫及焉。”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法师出家入道三十餘年,弟子所得衬施,不可称量。”《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众的衬施,你师父不消备办。”
《漢語大詞典》:遗施(遺施)
亦作“ 遗迤 ”。
(1).犹馈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於今无会因。”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纰漏:“庚戌,虏阑入边,司业 王同祖 上书,请捐内帑数百万金,遗迤北荒外之虏,与中国夹攻之。凡再上。”
(2).指馈送施舍之钱物。 唐 元稹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古匣收遗施,行廊画本朝。”
《国语辞典》:广舍(广舍)  拼音:guǎng shě
广泛的施舍、捐赠。《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竺因此广舍家财,济贫拔苦。」
分类:广泛施舍
《漢語大詞典》:嗟金
指嗟来的财物,不当接受的施舍。《宋书·袁淑传》:“以不邪之故,而贫闻天下,寧有昧夫嗟金者哉。”参见“ 嗟来之食 ”。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漢語大詞典》:施赈(施賑)
亦作“ 施振 ”。 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新华日报》1938.7.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
《國語辭典》:要饭(要飯)  拼音:yào fàn
1.请求给予饭食。《文明小史》第四八回:「众客人便闹著要饭,吃饭罢之后,众人一鬨而散。」
2.乞丐乞讨食物。《老残游记》第五回:「不怕将田地房产卖尽,咱一家子要饭吃去,都使得!」《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没衣服,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
《漢語大詞典》:赒施(賙施)
救济,施舍。 明 李东阳 《赠通议大夫通政使韩公墓志铭》:“顾喜賙施,贷不能偿,偿不及数者,輒为弃责。” 明 李东阳 《明故工部尚书进阶荣禄大夫致仕赠太子太保曾公墓志铭》:“族里穷急,力为賙施。”
分類:救济施舍
《漢語大詞典》:俵施
分发施舍。金石萃编·薛昌序〈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塔前俵施十方僧众受持。”
分類:分发施舍
《漢語大詞典》:铺撒(鋪撒)
犹散发,施舍。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三折:“我便收撮了火性,铺撒了人情。饶过你那亏人不志诚。”
分類:散发施舍
《漢語大詞典》:义粮(義糧)
旧时施舍贫民的粮食。 清 冯桂芬 《武进盛氏义庄记》:“先是中议公昆季始创议设义学、给义粮、置义冢,未成而没。”
《漢語大詞典》:义浆仁粟(義漿仁粟)
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清 冯桂芬 《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匱矣;輟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