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狂斐
(1).论语·公冶长:“子在 陈 ,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朱熹 集注:“狂简,志大而畧於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后以“狂斐”谓立意高远,文采斐然。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下言狂斐颇及古, 陶 韦 比格吾不私。”参见“ 狂简 ”。
(2).指狂妄无知者率而操觚或肆言无忌。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尔何辈,輒敢窃圣经之名,冠於编首,今日聊赠一剑,以为后世狂斐之戒!”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狂斐之徒,仅能动笔,类敢谤伤。”
(3).用为自谦之词。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狂斐之人,诛赦惟命。” 宋 欧阳修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臣生逢纳諫之圣明,不间直言之狂斐,惟冀愚衷之可採。” 元 白朴 《满庭芳》词序:“僕不揆狂斐,合三字奇句,试为一首,必有能辨之者。”
(4).犹放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又新:“后过 淮南 , 李绅 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其狂斐类此。”
《國語辭典》:狂简(狂簡)  拼音:kuáng jiǎn
志向远大而行事粗略。《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國語辭典》:炳蔚  拼音:bǐng wèi
文采鲜明华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旧唐书。卷七二。列传》:「二虞昆仲,文章炳蔚于隋、唐之际。」
《漢語大詞典》:振藻
谓显扬文采。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于 汉 南, 孔璋 鹰扬于 河 朔, 伟长 擅名于 青 土, 公干 振藻于海隅。”晋书·皇甫谧传:“方今同命并臻,饥不待餐,振藻皇途,咸秩天官。” 唐 权德舆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诗:“夫君才气雄,振藻何翩翩。”
分類:显扬文采
《漢語大詞典》:雕文(彫文)
(1).饰以彩绘、花纹。韩非子·十过:“四壁堊墀,茵席雕文。”旧唐书·职官志三:“中尚令,掌供郊祀之圭璧、玩器之物。中宫服饰,雕文错綵之制,皆供之。”
(2).指以彩绘、花纹为饰的物品。《韩诗外传》卷八:“士不造无用,雕文不粥於肆。”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緹绣。”
(3).犹美文。 唐 褚亮 《十八学士赞·记室参军虞世南》:“篤行扬声,雕文絶世,网罗百世,并包六艺。”
(4).刻文字于碑石。 宋 叶适 《林正仲墓志铭》:“丧死者焚尸,糜其骨,众薰合和,凌风飘颺…… 正仲 雕文禁止,治塚甓藏之,始变其俗。”
彫文:雕绘文采。晏子春秋·谏下一:“今 齐国 丈夫畊,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侧皆彫文刻鏤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 汉 贾谊 《虡赋》:“妙彫文以刻鏤兮,象巨兽之屈奇兮。”后汉书·郎顗传:“减彫文之饰,损庖厨之饌。”晋书·武帝纪:“二月乙亥,禁彫文綺组非法之物。”
《漢語大詞典》:芊眠
(1).光色盛貌。亦喻文采华美。文选·陆机〈文赋〉:“或藻思綺合,清丽芊眠。” 李善 注:“芊眠,光色盛貌。” 清 恽敬 《南田先生家传》:“ 氷 字 清于 ……写生芊眠藴藉,用粉精絶,迎日花朵俱有光。”
(2).犹芊绵。草木蔓衍丛生貌。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既芊眠於广隰,亦迢递於孤岭。” 宋 陆游 《出行湖山间杂赋》诗之四:“柳边烟掩苒,堤上草芊眠。”
(3).犹芊绵。连绵不绝貌。 清 黄景仁 《过高淳湖》诗:“等閒重作倚篷人,浩皛芊眠一悽断。”
《漢語大詞典》:绥绥(綏綏)
垂落貌。 北周 王褒 《责髯奴文》:“约之以紲綫,润之以芳脂,莘莘翼翼,靡靡绥绥。” 宋 梅尧臣 《五月十日雨中饮》诗:“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
分類:垂落
《國語辭典》:靡丽(靡麗)  拼音:mǐ lì
奢华。《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偃不遵经劝学,反以靡丽为右,奢侈为务,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嫁娶送终,纷华靡丽。」
《漢語大詞典》:豹文
(1).豹身上的斑纹。亦指豹裘上的文采。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
(2).谓玄豹成文。多指隐居或才华出色。 唐 李德裕 《望匡庐赋》:“豹文忽变,蔚然以姿;蝉緌更新,倏然而脱。” 宋 司马光 《稷下赋》:“惜夫美食华衣,高堂闲室,凤藻鴟义,豹文麋质,诵无用之言,费难得之日,民未治不与其忧,国将危不知其失。” 明 王錂《春芜记·忤奸》:“十年间屈首衡门,似 南山 修成豹文。”参见“ 豹成文 ”。
《漢語大詞典》:豹成文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以“豹成文”喻潜身隐居,洁身自好。 宋 黄庭坚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雾重豹成文,水清鱼自见。” 宋 黄庭坚 《次韵郭右曾》:“秋水寒沙鱼得计, 南山 浓雾豹成文。”
《漢語大詞典》:发藻(發藻)
(1).显示文采。 汉 班固 《答宾戏》:“近者 陆子 优游,《新语》以兴; 董生 下帷,发藻儒林。”《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少知名”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恪 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 南朝 宋 鲍照 《与荀中书别》诗:“敷文勉征念,发藻慰愁容。”《隋书·音乐志下》:“升歌发藻,景福来从。”
(2).放出光彩。《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大人贞观,探心昭忒。” 刘良 注:“日发光藻而照之。”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 大江 播气,长离发藻。”隶释·汉荆州刺史度尚碑:“文武是该,有忠有贞,粤初发藻,在彼上虞。”
(3).犹萌芽。 晋 陆机 《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沾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
《漢語大詞典》:华英(華英)
指花。大戴礼记·少间:“天政曰正,地政曰生,人政曰辨。苟本正则华英必得其节以秀孚矣。” 卢辩 注:“言专阳则正,华英得阴阳之孚秀也。” 王聘珍 解诂:“华,草木华也。”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採三秀之华英。”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星虹助光气,烟雾滋华英。”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诗:“草木亦乘时,逢辰吐华英。”
(1).光耀;光采;文采。《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文选·张衡〈南都赋〉:“被服杂错,履躡华英。” 李善 注:“华英,光耀也,言履躡生光辉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有美 王公 ,志儒之本,达士之经,秩秩而积,涵涵而停,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宋 曾巩 《永州军事推官孙君墓志铭》:“ 永州 之学,自其父传,其果以力,其敏以明,内有其质,外以华英。”
(2).精华。 清 厉鹗 《论诗绝句》:“文章妙喻 浙中 庖,水陆柔甘味曲包; 天水 华英能尽读,几人真食大官肴。”
《漢語大詞典》:炳文
焕发文采。 汉 焦赣 《易林·恒之比》:“章虎炳文,为凶败轩。”《旧唐书·张仲方传》:“赠司徒 吉甫 ,禀气生材,乘时佐治;博涉多艺,含章炳文。”
《國語辭典》:文虎  拼音:wén hǔ
1.有文采装饰的虎形饰物。《续汉书志。卷二九。舆服志上》:「文虎伏轼,龙首衔轭。」
2.灯谜的别名。参见「灯谜」条。
《漢語大詞典》:采笔(采筆)
彩笔;文采绚丽之笔。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 江郎 未老,尚追陪采笔多情俊侣。”参见“ 彩笔 ”。
《高级汉语词典》:彩笔
彩色笔。即彩笔
分類:彩笔
《國語辭典》:彩笔(彩筆)  拼音:cǎi bǐ
画笔。如:「这个画家彩笔一挥,便是一幅好山好水。」
《漢語大詞典》:艳发(豔發)
(1).鲜明焕发。 晋 张协 《七命》:“流綺星连,浮綵艳发。光如散电,质如耀雪。”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慧远:“有渔人於海中见神光,每夕艳发,经旬弥盛。”
(2).谓人的才华横溢。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其后逐臣 屈平 ,作《离骚》以叙志,宏才艳发,有惻隐之美。”隋书·经籍志四:“ 平子 艳发於 东都 , 王粲 独步於 漳 滏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虞山 陈叶宫 ,少年才思艳发,余尝谓可与 杨蓉裳 抗手。”
(3).指作品文采华美。世说新语·言语“兄子 胡儿 曰”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朗 字 长度 , 安 次兄 据 之长子, 安 蚤知之,文义艳发,名亚於 玄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陈履常》《复斋漫录》:“ 无咎 云:‘人疑 宋开府 铁石心肠,及为《梅花赋》,清駃艳发,殆不类其为人。’”
《國語辭典》:呈文  拼音:chéng wén
百姓向官府、或下级对上级所呈的公文。也称为「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