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以郤视文(以郄視文)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 隙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越人 ( 扁鹊 名)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漢語大詞典》:直朴无华(直樸無華)
质朴无文采。 罗惇曧 《文学源流》:“至於《文言》,词尚整饰,《典》《誥》,尤多叶韵,羣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曰直朴无华,遂称復古也。”
《漢語大詞典》:梭霞
谓织锦文采如霞。 唐 黄滔 《与王雄书》:“顷 越 之苧工,游 蜀 之锦肆,锦工以之示肆人,皆哂。 越 工曰:‘诚紝雪之与梭霞异诸?’”
分類:织锦文采
《漢語大詞典》:言文行远(言文行遠)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明 张溥 《〈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漢語大詞典》: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亦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亦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孔子家语·正论》:“ 孔子 闻之,谓 子贡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宋 陆游 《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捨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國語辭典》:扬葩振藻(揚葩振藻)  拼音:yáng pā zhèn zǎo
形容文采辞藻焕发华美。《周书。卷四一。王褒等传。史臣曰》:「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扬为之杰。」
分類:文采焕发
《漢語大詞典》:遗风余采(遺風餘采)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匱,遗风餘采,莫与比盛。”
《漢語大詞典》:秀膊
前足有秀丽文采的良马。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有甚颜色的?[丑白:]布汗……秀膊、青花。”
《国语辞典》:情文并茂(情文并茂)  拼音:qíng wén bìng mào
文章的内容和文采都很好。如:「他这篇文章真是写得情文并茂。」也作「情文并妙」。
《国语辞典》:气扬采飞(气扬采飞)  拼音:qì yáng cǎi fēi
一般用来形容文章气势昂扬,文采飞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
《国语辞典》:理过其辞(理过其辞)  拼音:lǐ guò qí cí
说理多而文采不足。南朝梁。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国语辞典》:口吐珠玑(口吐珠玑)  拼音:kǒu tǔ zhū jī
珠,真珠。玑,不圆的珠子。口吐珠玑形容一个人说话很有文采。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明。谢谠《四喜记》第五出:「身呈文彩、口吐珠玑,登云会上广寒梯,攀龙定陟承明陛。」
《国语辞典》:怀文抱质(怀文抱质)  拼音:huái wén bào zhí
文采、内涵两者兼备,表里相称。《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国语辞典》:走笔成文(走笔成文)  拼音:zǒu bǐ chéng wén
一挥笔即写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孤本元明杂剧。登瀛洲。第二折》:「题著这新建瀛洲,则要个字意相关,走笔成文。」也作「下笔成章」。
《国语辞典》:走笔成章(走笔成章)  拼音:zǒu bǐ chéng zhāng
一挥笔即写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孤本元明杂剧。浣花溪。第二折》:「胸藏锦绣,口吐珠玑,走笔成章,无不通晓。」也作「下笔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