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5,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仙伯
言词
一副
文名
文选
道味
程文
评论
善书
校文
收录
文事
文体
文籍
龙见
《漢語大詞典》:仙伯
(1).仙人之长。亦泛称仙人。太平广记卷七引神仙传:“﹝ 淮南王 ﹞ 安 ,未得上天,遇诸仙伯。 安 少习尊贵,稀为卑下之礼,坐起不恭,语声高亮,或误称寡人。於是,仙伯主者,奏 安 云不敬。” 宋 范成大 《题金牛洞》诗:“自从仙伯弭芝盖,凤舞鸞歌开洞天。”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何来一仙伯,髮短而心长。”
(2).借称官职清贵、文章超逸的人物。 宋 陈师道 《和饶节咏周昉画》:“ 金华 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復千金摹。”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忆昔追游翰墨场, 武夷 仙伯较文章。”
《國語辭典》:言词(言詞)  拼音:yán cí
由语言表达的词句或语汇。如:「言词恳切」、「言词清晰」。《敦煌变文。茶酒论》:「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
《國語辭典》:一副  拼音:yī fù
1.数量词:(1)物一组。《水浒传》第三回:「史进便入茶坊里来,拣一副座位坐了。」(2)物成双。《老残游记》第五回:「看这于家死的实在可惨,又平白的受了人家一副金镯子,心里也有点过不去。」
2.形容人脸上的表情。《儒林外史》第二回:「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
3.某种文体、言语。《红楼梦》第六八回:「凤姐见他母子这般,也再难往前施展了,只得又转过一副形容言谈来,与尤氏反陪礼。」
《國語辭典》:文名  拼音:wén míng
1.善于文词的声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于辞令,皆文名之标者也。」《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大先生本来极有文名,徽州人都知道。」
2.礼仪、节文的名称。《荀子。正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
《國語辭典》:文选(文選)  拼音:wén xuǎn
1.从古今文人作品中,挑选出文章来汇集成册。如:「古今文选」。
2.书名。南朝梁萧统编,三十卷,三十八类,七百馀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选录自先秦至南朝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亦仅略选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开始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唐朝李善为之注释,并析为六十卷,注文蒐集资料颇多,极具价值。唐开元年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为之合注,然不及善注。宋人取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称为《六臣注文选》。因萧统谥昭明,故后世亦习称为《昭明文选》。
《漢語大詞典》:道味
(1).佛道教义之真意。世说新语·方正“昔尝与 元 明 二帝、 王 庾 二公周旋”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 晋 元 明 二帝,游心玄虚,託情道味。” 唐 崔融 《报李少府书》:“夕饱儒珍,朝充道味。” 宋 周邦彦 《汴都赋》:“上方咀嚼乎道味,斟酌乎圣泽,而意犹未快,又欲浮槎而上,穷日月之盈昃,寻天潢之流派。”
(2).超凡出世的情志。 唐 李乂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诗:“ 汉 珠留道味, 江 璧返真源。” 元 杨载 《题广寒龙先生诗卷》诗之三:“古来闻有列仙儒,栖宿巖峦道味腴。”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故世味不澹者,道味不浓;熟处不生者,生处不熟。”
(3).指文章的内容与文辞的色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赞曰:篇统间关,情数稠叠。原始要终,疎条布叶,道味相附,悬绪自接。”
《國語辭典》:程文  拼音:chéng wén
科举时应试文字的程式。《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试补外舍,斋长、谕月书其行艺于籍。行谓率教不戾规矩,艺谓治经程文。」
《國語辭典》:评论(評論)  拼音:píng lùn
批评与讨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评论朝廷,虚搆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隋书。卷四六。杨异传》:「评论得失,规讽疑阙。」
《國語辭典》:善书(善書)  拼音:shàn shū
1.好书。《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2.工于文书计簿。《汉书。卷七二。贡禹传》:「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3.劝人为善的书。如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
《漢語大詞典》:校文
校勘文章。 汉 张衡 《西京赋》:“次有 天禄 、 石渠 ,校文之处。” 唐 骆宾王 《帝京篇》:“校文 天禄阁 ,习战 昆明水 。” 明 陈元素 《赠锦衣卫经历白超宗》诗:“衣归质库仍留客,印阁閒牀且校文。”
分類:校勘文章
《國語辭典》:收录(收錄)  拼音:shōu lù
录取、登录。《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侯霸》:「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漢語大詞典》:文事
(1).文德教化之事。国语·齐语:“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书·武成》“作武成” 孔 传:“武功成,文事修。”
(2).非军事方面的事情。《穀梁传·定公十年》:“因是以见,虽有文事,必有武备。”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夫有文事,必有武备,所以重蕃也。” 清 刘大櫆 《〈周书岩诗集〉序》:“文事武备,《穀梁》以之称 孔子 。”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谈话》:“ 杨荫榆 知道要做不成这校长,便文事用文士的‘流言’,武功用 三河 的老妈,总非将一班‘毛鸦头’赶尽杀绝不可。”
(3).文才;文章之事。《三国演义》第二二回:“ 陈琳 文事虽佳,其如 袁绍 武略之不足何?”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墨:“盖 后梁 、 南唐 、前后二 蜀 ,其主俱好文事,各地置笔墨纸务之官。”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附 清 徐作肃 评:“通篇以不治 河 为主,变化出没,极文事之乐。”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唐 之世,僧徒不通于文事,书其师语以俚俗之语録。”
《國語辭典》:文体(文體)  拼音:wén tǐ
文章的体裁或风格。《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世有浇淳,时移治乱,文体迁变,邪正或殊。」
《國語辭典》:文籍  拼音:wén jí
文字、书籍。《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曦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伏羲画八卦而文籍生,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漢語大詞典》:龙见(龍見)
(1).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 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3).《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苍龙七宿出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 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源师 尝諮 肱 云:‘龙见,当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