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3,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文约
申状
封泥
笺奏
鹗书
尚书令
法帖
判花
秘箓
公牒
梵本
移檄
谈艺
大手笔
披书
《國語辭典》:文约(文約)  拼音:wén yuē
1.契约。《红楼梦》第六四回:「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
2.文字简练。《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传》:「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國語辭典》:申状(申狀)  拼音:shēn zhuàng
古时向上级陈述事实的文书。《水浒传》第三四回:「黄信写了申状,叫两个军教头目,飞马报与慕容知府。」
《國語辭典》:封泥  拼音:fēng ní
古人未有纸时,以简素传递信息,为防私拆,在绳结开启处,以泥封紧,加盖印章,故称为「封泥」。其残存者,对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颇有助益,如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家丞」封泥。
《國語辭典》:笺奏(牋奏)  拼音:jiān zòu
奏章。臣下呈给天子的公文。《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
《漢語大詞典》:鹗书(鶚書)
推荐人才的文书。 宋 陈造 《饯寄定海交代》诗:“诸公蜚鶚书,犯严尚遗力。” 宋 吴泳 《贺新凉·宣城寿季永弟》词:“爷作 嘉兴 新太守,囝拜鶚书天府。”
《国语辞典》:尚书令(尚书令)  拼音:shàng shū lìng
职官名。秦置,汉沿袭,隶属少府,掌奏章文书。魏、晋后,地位日高,至唐代为尚书省的长官,负责宰相的职务。至宋,名位益高,然仅为赠官而不实授。明废。
《國語辭典》:法帖  拼音:fǎ tiè
1.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漢語大詞典》:判花
(1).在文书上签花押。 前蜀 韦庄 《关山》诗:“到处因循缘嗜酒,一生惆悵为判花。”
(2).指判词文书。 宋 刘克庄 《送洪使君》诗:“判花人竞诵,诗草士深藏。”
《漢語大詞典》:秘箓(祕籙)
道教神秘的文书。 唐 陈子昂 《洛城观酺应制》诗:“苍极神功被,青云祕籙开。” 唐 殷尧恭 《府试中元观道流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 明 陈子龙 古乐府·五游篇:“云笈传吾道,祕籙署我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王曾 ﹞復上疏曰:‘国家受殊祥,膺祕籙,就严城之北隅,啟列真之祕宇。’”
《漢語大詞典》:公牒
官方文书。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每奉公牒,牒尾故牒字,皆为谨牒字,有异於常。”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一日在厅事,忽睹黄衣人若今之健步者,持公牒立庭下,公命左右皂隶承接。”《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广州 守将差指使 贺承信 ,捧了公牒到 封州 将领司投递。”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金石:“ 唐 法琬 法师碑,书者为左卫翊壹府翊卫 刘钦旦 。翊一府者,五府之一也。以壹代一, 唐 时公牒亦多用之。”
《國語辭典》:梵本  拼音:fàn běn
汉译佛经所根据的梵文本子。早期汉译佛经所根据的西域文本称为「胡本」。但在宋以后有些雕板藏经常将胡本改字作梵本。
《國語辭典》:移檄  拼音:yí xí
檄,古代公文。移檄指发布公文声讨。《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克用大怒,焚诏书,囚使者;遣使上表,移檄进讨。」
《漢語大詞典》:谈艺(談藝)
谈论诗文书画等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内容。 明 徐祯卿 有谈艺录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漢語大詞典》:披书(披書)
(1).开卷,读书。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得性於 橘州 之间,披书於 杏坛 之上。” 唐 王绩 《策杖寻隐寺》诗:“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
(2).翻阅文书。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将军敬拜表,天子喜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