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4,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盖地
课程
斗量
称物
浩大
等数
虚数
盈握
仅仅
字数
复数
遮天
积数
轻度
小笔
《漢語大詞典》:盖地(蓋地)
覆盖大地。形容数量多或声势大。《水浒传》第八三回:“远远望见 辽 兵盖地而来,黑洞洞地遮天蔽地,都是皂雕旗。”《快心编二集》第一回:“阵后 许 曹 二将,也催动人马,盖地杀来,其势如潮似浪,直涌过去。”
《國語辭典》:课程(課程)  拼音:kè chéng
1.为达教育目标所规画与实施的一切教学科目或活动。
2.古代依物价高低而订定的税额。《元史。卷七。世祖本纪四》:「诸路课程,岁银五万锭,恐疲民力,宜减十分之一。」
《漢語大詞典》:斗量
形容数量之多。 唐 刘禹锡 《泰娘歌》:“斗量明珠鸟传意,紺幰迎入专城居。”
分類:数量
《漢語大詞典》:称物(稱物)
衡量物之多少、轻重。亦指按数量称取物品。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时 孙权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 冲 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参见“ 称物平施 ”。
与事物相符。 晋 陆机 《文赋》序:“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漢語大詞典》:称物平施(稱物平施)
根据物品的多少,做到施与均衡。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孔颖达 疏:“称物平施者,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糴之贵贱因地腴瘠,假如腹里糴价五钱六钱,则穷边断是八钱九钱,奈何使苦寒与逸肥一样同折,非称物平施之义也。”
《國語辭典》:浩大  拼音:hào dà
盛大。多指气势、规模、数量等方面而言。《水浒传》第六一回:「钱粮浩大,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登城遥望,贼势浩大,倍添忧恼。」
《漢語大詞典》:等数(等數)
(1).等级与数量。周礼·秋官·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餼献,饮食之等数与其政治。”
(2).数学上指相等的数。
《國語辭典》:虚数(虛數)  拼音:xū shù
1.不实的数目。《金史。卷一○九。陈规传》:「御壮健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取细弱以增虚数。」
2.数学上指负数的平方根。如-1开根号。凡-1开根号的实数倍称为「纯虚数」。有时,凡非实数的复数也称为「虚数」。
《漢語大詞典》:盈握
满握。握,指一手所能握持的数量。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婆律一銖能敌国,水沉盈握有兼斤。” 明 陈子龙 《拟对珠崖不当弃疏》:“且南方之珍, 珠厓 所产,明珠、翡翠、犀象、毒瑁,盈握之物,钧动千万。”
分類:一手数量
《國語辭典》:仅仅(僅僅)  拼音:jǐn jǐn
不多、只有。如:「仅仅一次」。也作「堇堇」、「廑廑」。
《國語辭典》:字数(字數)  拼音:zì shù
字的总数。如:「这篇文章的字数是多少?」唐。李白 赠汉阳辅录事诗二首之二:「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其中字数无多少,祇是相思秋复春。」
《國語辭典》:复数(複數)  拼音:fù shù
1.两个以上的数量,称为「复数」。相对于单数而言。如「我」指单数,「我们」指复数。
2.设a、b为实数,则a+bi的数称为「复数」,i是-1的平方根。
《國語辭典》:遮天  拼音:zhē tiān
遮蔽天空。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或气势旺盛。如:「一手遮天」、「眼看黑云遮天,应该很快就会下雨了。」《薛仁贵征辽事略》:「近摩天岭有一谷军,约及一万人,旗号遮天,鎗刀晃日。」《三国演义》第三回:「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
《漢語大詞典》:积数(積數)
(1).累计的数目或数量。汉书·天文志:“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是盐一斤,官糶得钱名为三十,其实斤多得二十八,少得二十六文,折长补短,每斤收钱不过二十六七,百姓折长补短,每斤用钱三十四,则是公私之閒每斤常失七八文也。下不及百姓,上不归官家,积数至多,不可遽筭。” 宋 徐铉 《筠州刺史林廷皓责授制》:“侵渔公帑,积数且多,干犯詔条,为罪不一。”
(2).指算术上二数相乘的得数。
《國語辭典》:轻度(輕度)  拼音:qīng dù
较轻微的状况。如:「轻度台风」。
《漢語大詞典》:小笔(小筆)
(1).较小的毛笔。 唐 胡令能 《咏绣障》诗:“日暮堂前花蘂娇,争拈小笔上牀描。” 宋 李昉 《代人赠襄阳妓》诗:“ 峴山亭 畔红妆女,小笔香牋善赋诗。” 宋 苏轼 《与无释老师书》:“吾师要写大字,特为饮酒数杯,只用寻常小笔作二额。”
(2).指绘画中的小作品。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卷二:“ 顾况 字 逋翁 ,文词之暇,兼攻小笔。” 宋 欧阳修 《试笔·温庭筠严维诗》:“诗之为巧,犹画工小笔尔。” 清 金农 《四哀诗·王屿》:“粉本工小笔,能笺尔雅误。”
(3).小数量的(用于款项)。 老舍 《四世同堂》九三:“每天,他还照常上茶馆去坐坐,然而小笔的生意,他已经看不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