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8,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一肩
一领
一副
一堆
一班
一块
一宗
一期
一眼
一顿
一列
一管
一记
一股
量数
《漢語大詞典》:一肩
(1).用肩负物时,换一次肩的行程称为一肩。《三国演义》第六八回:“你等挑担劳苦,贫道都替你挑一肩何如?”
(2).一副担子。用以喻全部责任。《说岳全传》第十三回:“早有 张邦昌 奏道:‘今科武场,被 宗泽 门生 岳飞 挑死了 梁王 ,以致武生俱各散去。’一肩儿都卸在 宗泽 身上。”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自己便轻轻儿的把这桩不相干没头没脑的事儿一肩儿担了起来。”
(3).表数量。用于肩荷之物。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自己一肩行李,跨一个疲驴,出了 泗州 城。”《孽海花》第二回:“后面来了一肩轿子。”
《國語辭典》:一领(一領)  拼音:yī lǐng
1.表示数量的单位。如衣、席、毡类。《晋书。卷四四。列传。卢钦》:「帝悦,赐志绢二百匹,……鹤绫袍一领。」《红楼梦》第四九回:「正说著,只见宝琴来了,披著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
2.专心诚意地承受教诲。如:「一领示教」。
《國語辭典》:一副  拼音:yī fù
1.数量词:(1)物一组。《水浒传》第三回:「史进便入茶坊里来,拣一副座位坐了。」(2)物成双。《老残游记》第五回:「看这于家死的实在可惨,又平白的受了人家一副金镯子,心里也有点过不去。」
2.形容人脸上的表情。《儒林外史》第二回:「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
3.某种文体、言语。《红楼梦》第六八回:「凤姐见他母子这般,也再难往前施展了,只得又转过一副形容言谈来,与尤氏反陪礼。」
《國語辭典》:一堆  拼音:yī duī
1.表示成群的约略数量。唐。杜牧 初冬夜饮诗:「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红楼梦》第一回:「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2.一起。《海上花列传》第五二回:「停两年,也说勿定倪两家头来浪一堆勿来浪一对。」
《國語辭典》:一班  拼音:yī bān
1.同一等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偢睬你一偢睬?」
2.一列、一批。《三国演义》第三四回:「随后刘琦、刘琮二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
3.一番。《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冯公见他说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國語辭典》:一块(一塊)  拼音:yī kuài
1.单数的块状物。唐。皇甫湜〈石佛谷〉诗:「澶漫太行北,千里一块石。」《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谢了恩,寻一块一般的玉,碾一个玲儿,接住了御前交纳。」
2.一同、一起。《红楼梦》第二八回:「那丫头说:『等著宝玉一块儿走。』」
《漢語大詞典》:一宗
(1).一个宗族。亦谓同族,同姓。汉书·吴王刘濞传:“天下一宗,死 长安 即葬 长安 ,何必来葬!” 颜师古 注:“犹言同姓共为一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 ( 陆凯 )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餘人。”新唐书·宗室传赞:“建国利一宗,列郡利百姓。”
(2).表数量。一桩;一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浹 ( 何浹 )索纸万幅以答款,府司以数百幅给之,乃一纸书一宗。”红楼梦第八八回:“头一宗,他当家没有空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你一宗,他一宗,从晌午说到太阳落。”
(3).表数量。文卷一夹或一册。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这一宗是何文卷?”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凡事有始终期限曰一成,或曰一终。今公牘转作一宗,通俗转作一桩,皆终字也。”
(4).表数量。一批。《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吕蒙 箭尽,正慌间,忽对 江 一宗船到。”
(5).表数量。一片,一块。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圩里那一宗田,你替我卖给那人罢了。”
《漢語大詞典》:一期
(1).一次。管子·参患:“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殫;一战三费,累代之功尽。” 石一参 今诠:“一期,谓兴师一次。”
(2).指遇到一次。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万岁一期,有生之通途;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
(3).佛教指一生一世。 隋 四念处卷三:“佛一期诸大经门门不同,位位数异。” 隋 吉藏 法华玄论卷一:“上来二周已説 释迦 一期出世始终方便利益众生竟。”景德传灯录·潭州沩山灵祜禅师:“慧寂即一期之事。”
(4).犹一时。 宋 赞宁 宋高僧传·释智威:“望重一期,声闻远近。” 宋 赞宁 宋高僧传·释道膺:“随灵龕所到处列花树帐幔粉麪之饌,谓之卓祭,一期凶礼之盛勿过于时也猗歟!”
(5).表数量。指分期事物。如:一期讲习班;一期刊物。
(1).一周年。《三国志·魏志·王肃传》:“选其丁壮,择留万人,使一朞而更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既而能语,二百日中,持杖起行。一期之后,颜色肌肤气力悉復如常。”南史·何尚之传:“ 炯 ( 何炯 )年十五,从 胤 ( 何胤 , 炯 从兄)受业,一期并通五经章句。” 清 姚鼐 《复曹云路书》:“ 鼐 居此一期矣,尝苦无可与语者。”
(2).一整月。北史·隋纪上:“尝遇 关中 飢,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 隋文帝 )流涕以示羣臣,深自咎责,为之损膳而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期,隋书·高祖纪下作“朞”。
《國語辭典》:一眼  拼音:yī yǎn
1.急忙中的看视。《红楼梦》第六三回:「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吃茶,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著一张纸。」
2.粗略的观看。《儒林外史》第二回:「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
3.井、泉、洞、窟一口或一个。唐。顾况 送李山人还玉溪诗:「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远远的是一眼井。」
4.房一间。《水浒传》第七四回:「只有两眼房,空著一眼。」
《國語辭典》:一顿(一頓)  拼音:yī dùn
1.停一下。如:「他说到这里,略为一顿。」
2.按压一下。《红楼梦》第七○回:「黛玉听说,用手帕垫著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
3.表示数量,一次、一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陈秀才被马氏数落一顿,嘿嘿无言。」《红楼梦》第一六回:「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
4.一并、一起。《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便将元宝碎银及酒器首饰,一顿交付与戚汉老。」
《漢語大詞典》:一列
(1).指官位一级。吕氏春秋·诚廉:“ 武王 即位,观 周 德,则使叔 旦 就胶鬲於次 四内 ,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
(2).犹言一为陈述。 汉 王褒 《九怀》:“余深愍兮惨怛,愿一列兮无从。”
(3).表数量。用于成行列者。《国语·周语中》“陈其鼎俎” 三国 吴 韦昭 注:“俎设於左,牛豕为一列,鱼腊肠胃为一列。”宋书·乐志一:“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两者,减其二列尔, 预 以为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餘四人,岂復成乐?”新唐书·李晟传:“有詔赐第 永崇里 、 涇阳 上田、 延平门 之林园,女乐一列。”朱子语类卷八九:“今不异庙,只共一堂,排作一列,以西为上。”如:一列火车。
《漢語大詞典》:一管
(1).表数量。用于管状之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皇甫殿 直 道:‘这妮子却不弄我!’喝将过去,带一管锁,走出门去,拽上那门,把锁锁了。”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随身带得有一瓶安酸和一管手枪。”
(2).一支笔。晋书·曹毗传:“检名实於俄顷之间,定得失乎一管之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适间大姐所用何笔?就请借用一用,若另换一管,锋端不同了。”
(3).一支箫笛。 唐 张祜 《笛》诗:“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分類:数量箫笛
《漢語大詞典》:一记(一記)
方言。表数量。犹一下,一次。多用于打、拍、踢等动作。《荡寇志》第二回:“孩儿又不当真要结果他,爹爹不许我动手,一记也不曾上身,太便宜了这厮!” 茅盾 《子夜》十一:“ 赵伯韬 笑声住了,就是一脸的严肃,霍地站起来,在 刘玉英 肩头猛拍一记。” 翁澜前 《国脚容志行》:“他善于合作,常常以一记妙传来强化比赛的节奏,大大地开拓了进攻的路子。”
分類:方言数量
《國語辭典》:一股  拼音:yī gǔ
1.由二条以上合成的物体,称其一条为「一股」。唐。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2.一缕。多指气味、烟雾等。《三国演义》第二回:「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红楼梦》第五回:「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
3.一道。多指水流而言。《西游记》第一回:「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漢語大詞典》:量数(量數)
(1).犹计数。庄子·秋水:“此其过 江 河 之流,不可为量数。”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政和 三年,因 陈光弼 请,帅府、列郡、沿边,量数兴復。”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八章:“大同世之铁路、汽船、空船、电线、邮政五者,一岁之入不可量数。”
(2).即数量。墨子·大取:“诸非以举量数命者,败之尽是也。” 孙诒让 间诂:“败,疑亦当为‘取’,形近而误。此言不以量数举者,若一人为人,百人亦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