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女冠子
(1).女道士。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女冠子有几箇‘同气连枝’,骚道士不与他‘工顰妍笑’。”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 望江楼 好像是一座寺院的附属物,寺名好像是 雷音寺 , 薛涛 好像是在这儿落发做了女冠子的。”
(2).词牌名。本 唐 教坊名,后用为词牌。内容多咏女道士。有小令、双调、长调等。参阅《词谱》卷四。
(3).曲牌名。南北曲许多宫调都有同名曲牌。以属南曲黄钟宫,南吕宫,北曲黄钟宫者较常见。
《漢語大詞典》:内人家
唐 时宫中女伎艺人家在教坊,其家称“内人家”。 唐 崔令钦 教坊记:“伎女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其家犹在教坊,谓之‘内人家’,四季给米。”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唐 梨园弟子,以置院近於禁苑之梨园也。女妓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骨肉居教坊,谓之‘内人家’,有请俸。”
《漢語大詞典》:南歌子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有单调、双调。单调二十三字,平韵,又名《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双调五十二字,又有平韵,仄韵两体。又名《南柯子》《望秦川》《风蝶令》。此词曲调本属南音,故名《南歌子》
《漢語大詞典》:南乡子(南鄉子)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 后蜀 欧阳炯 词,双调始自 南唐 冯延己 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
(2).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漢語大詞典》:阮郎迷
(1).比喻留恋女色,迷不知返。 唐 李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诗:“归来重相访,莫学 阮郎 迷。”参见“ 阮郎 ”。
(2). 唐 教坊曲名。以 唐 女道士 李冶 诗有“莫学 阮郎 迷”句得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阮郎迷》《牧羊怨》。” 任半塘 笺注:“此调託于神仙故事,乃道家之曲……女冠 李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云:‘妾梦经 吴苑 ,君行到 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 阮郎 迷’,亦可证。 五代 调中尚存《阮郎归》,可能创始时先‘归’后‘迷’,为故事之两段情节,两曲皆戏曲也。”
《漢語大詞典》:阮郎
(1). 汉明帝 永平 五年, 会稽郡 剡县 刘晨 、 阮肇 共入 天台山 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阮郎 本指 阮肇 。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唐 刘长卿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诗:“应向 桃源 里,教他唤 阮郎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难摆脱情魔障,肯向人间魅 阮郎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配他公子千金体,年年不放 阮郎 归,买宅 桃叶 春水。”
(2).指 晋 阮咸 。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参见“ 阮家贫 ”。
《漢語大詞典》:兰陵王(蘭陵王)
(1). 北齐 兰陵武王 长恭 , 文襄帝 第四子。才武而貌美,临阵常戴假面以对敌, 芒山 之败, 长恭 为中军,率骑五百击 周 师 金墉城 下,勇冠三军, 齐 人歌谣以壮之,作《兰陵王入阵曲》。 唐 舞乐有“大面”,谓出于此。为此舞者戴假面,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
(2).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三段二十四拍,一百三十字。见《词谱》卷三七。
《漢語大詞典》:生查子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熟煌曲子词》中有此调。文人作品以 唐 韩偓 所作为最早。
(2).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
《国语辞典》:教坊记(教坊记)  拼音:jiào fāng jì
书名。唐崔令钦撰,一卷。记述唐玄宗开元时期教坊的制度、轶闻。卷末所载三百二十五首教坊曲名,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舞蹈、戏曲、杂技等的重要资料。
《漢語大詞典》:回波乐(迴波樂)
唐 教坊曲名。又舞曲名,词牌名。 北魏 尒朱荣 曾与左右连手踏地歌唱《回波乐》,歌辞久佚。其曲调至 唐 入大曲。现存 唐 人词皆为六言绝句体。起句例用“回波尔时”四字。单调二十四字,平韵或仄韵。
见“ 迴波词 ”。
《漢語大詞典》:回波词(迴波詞)
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迴波尔时”四字起,故名。后亦为舞曲。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景龙 中, 中宗 尝游 兴庆池 ,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迴波词》,方便以求官爵。”亦作“ 迴波乐 ”。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 沈佺期 曾以罪謫遇恩,官还秩,朱紱未復,尝内晏,羣臣皆歌《迴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亦省称“ 迴波 ”。 清 赵翼 《题汶上旅壁》诗:“十二年前过 汶河 ,曾徵红粉唱《迴波》。” 清 蒲松龄 《拟上徵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给扎授题,《迴波》自舞;临轩简士,落纸如飞。”
《漢語大詞典》:河渎神(河瀆神)
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本 唐 教坊曲名。 宋 黄升 花庵词选卷一:“ 唐 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瀆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
《漢語大詞典》:定西番
词牌名。本 唐 教坊曲名。双调,正体三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平韵间仄韵。又有四十一字者,前后段皆平韵。参阅《词谱》卷二。
《漢語大詞典》:临江仙(臨江仙)
(1).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韵。
(2).曲牌名。南曲南吕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六十字体半阕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雷大使
指 宋 代教坊艺人 雷中庆 。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退之 以文为诗, 子瞻 以诗为词,如教坊 雷大使 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教坊琵琶则有 刘继安 。舞有 雷中庆 ,世皆呼之为‘雷大使’。”
分類:教坊艺人
《漢語大詞典》:六幺令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一:“《六幺》《水调》家家唱,《白云》《梅花》处处吹。”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腰鼓百面红臂韛,先打《六幺》《梁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一棒轻敲昼鼓,《六幺》慢奏笙簧。”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荆公事辑:“ 熙载 自击鼓, 屋山 舞《六幺》,每醉,以乐聒之,乃醒。”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漢語大詞典》:柘枝引
词牌名。原为 唐 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参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词谱·柘枝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