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醉花间(醉花間)
词牌名。原本 唐 教坊曲名。调见花间集。参阅《词谱》四。
《漢語大詞典》:荷叶杯(荷葉杯)
(1).本为 唐 教坊曲名。取 隋 殷英童 《采莲曲》中“荷叶捧成杯”句以为名。后用作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三字,双调五十字,皆平韵仄韵互用。
(2).荷叶中心凹处下连茎,可刺穿茎作酒器饮用。 唐 白居易 《酒熟忆皇甫十》诗:“疎索柳花盌,寂寥荷叶杯。”按,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载:“﹝ 李宗閔 ﹞喜饮酒,暑月临池,以荷为盃,满酌酒密繫,持近口,以筯刺而饮。”
《漢語大詞典》:优词(優詞)
指供教坊优伶歌咏之词。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优词乐语,前辈以为文章餘事,然鲜能得体。”
《漢語大詞典》:渔父引(漁父引)
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单调十八字,三句三平韵。亦称“ 渔父行 ”。 唐 元结 《系乐府·欸乃曲》:“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漢語大詞典》:甘州曲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甘州子》。单调三十三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望远行(望遠行)
词牌名。原为 唐 教坊曲名。双调。令词始自 韦庄 ,慢词始自 柳永 ,字句迥异。令词五十三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慢词一百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一。
《漢語大詞典》:望汉月(望漢月)
唐 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即《忆汉月》。双调,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因 宋 柳永 词而名“望汉月”。参阅词律卷五、《词谱》卷八。
《漢語大詞典》:摸鱼儿
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本名《摸鱼子》。双调,一百十六字,押仄声韵。
《國語辭典》:二郎神  拼音:èr láng shén
1.民间传说中的神:(1)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斩蛟锁龙,筑堰平患,蜀人奉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绝。也称为「灌口二郎」。(2)隋代嘉州太守赵昱斩蛟定患,后又显灵平定水灾,民感其德,立庙灌口,奉为二郎神。也称为「灌口二郎」。(3)《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记玉皇大帝外甥杨戬,神通广大,曾诛六怪、劈桃山,号为「灌口二郎」。(4)晋邓遐为襄阳太守,斩沔水蛟除患,乡人立庙祠祀,因尝为二郎将,故尊为二郎神。
2.词牌名。属商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有不同格体数种。
3.曲牌名。南曲入商调正曲,北曲入商调只曲。管色配六字调或凡字调。
《漢語大詞典》:采桑子(採桑子)
词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桑》《杨下採桑》。 南朝 后主 作词名《採桑子传》,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
唐 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遍”单行,后用作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摊破采桑子》,一名《摊破丑奴儿》,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儿》,五十字;皆平韵。 宋 词《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九十字,多平仄互叶。
《漢語大詞典》:禁坊
禁中教坊。宫廷音乐官署。玉海·律历·律吕下:“ 景祐 二年, 李照 建言: 王朴 律準视古乐高五律,视禁坊乐高二律。”文献通考·乐十九:“《陈氏乐书》曰: 宋 朝禁坊所传不过小儿女乐三种而已。”
《國語辭典》:健舞  拼音:jiàn wǔ
一种唐代教坊的乐舞。舞姿刚劲,音乐多用繁弦急管。相对于软舞而言。
《漢語大詞典》:醉公子
词牌名。本 唐 教坊曲。 唐 词多缘题而赋,《醉公子》即咏公子醉。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凡四换韵,故又名《四换头》。另一体一百零六字,创自 宋 人。
《漢語大詞典》:渔歌子(漁歌子)
(1).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见《敦煌曲子词》。双调,五十字,仄韵。始自花间集, 五代 顾夐 作。
(2).曲牌名。又名《渔父乐》。属南曲越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略异。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云韶部(雲韶部)
(1). 宋 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承 唐 代教坊旧制。 宋太宗 时改称“云韶部”。宋史·乐志十七:“云韶部者,黄门乐也。 开宝 中平 岭 表,择 广州 内臣之聪警者,得八十人,令於教坊习乐艺,赐名簫韶部。 雍熙 初,改曰云韶。”
(2).鸟名。又称音声鸟。《九华山志·物产》:“云韶部,俗名音声鸟,凡有二种……多居高峯絶顶,面暘谷而巢,飞翔有序,族居必单,於春夏早秋时见之。每风轻烟暖,则音响互发,宛如一部簫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