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化导
雅化
施化
盛化
阐化
新化
清化
敷化
仁育
法教
化枢
化度
洪化
布化
化迹
《漢語大詞典》:化导(化導)
教化开导。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欲令瞑目之日,无所復恨。”百喻经·认人为兄喻:“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导众生。” 宋 苏舜钦 《王子野行状》:“公智识閎远,善谭名理,虽庸人之善,终身不忘,为郡先化导,不尚威罚。”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天下之祸亟矣,师儒之化导,既不见为功;乡约之奉行,又歷久生厌。”
分類:教化开导
《漢語大詞典》:雅化
(1).谓趋于文雅、高雅。史记·李斯列传:“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説耳目者,必出於 秦 然后可,则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赵 女不立於侧也。” 司马贞 索隐:“谓闲雅变化而能通俗也。” 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馀’。”
(2).纯正的教化。晋书·华谭传:“刑罚悬而不用,律令存而无施,适足以隆太平之雅化,飞仁风於无外矣。”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你司晨伤雅化,长舌犯良规。”
《漢語大詞典》:施化
(1).生育。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
(2).犹造化。《淮南子·泰族训》:“天地之施化也,呕也而生,吹之而落。”《后汉书·郎顗传》:“土者地祇,阴性澄静,宜以施化之时,敬而勿扰。”
(3).实施教化。《北史·孙绍传》:“建国有计,虽危必安;施化能和,虽寡必盛。” 宋 曾巩 《筠州学记》:“以今之事,於人所难者既几矣,则上之施化,莫易於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
《漢語大詞典》:盛化
昌明的教化。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声响盛化运於物,散入於理,德在天地,神明休集,并行而不竭,盈於四海而讼咏。”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方宣讚盛化,缉隆圣世,志绩未究,远邇悼心。”
分類:昌明教化
《漢語大詞典》:阐化(闡化)
阐扬教化。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结绳阐化,八象成文。”《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上穆三能,下敷五典,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 李周翰 注:“言开政道之门,以阐扬天子化也。” 宋 王禹偁 《乡老献贤能书赋》:“我国家茂育羣材,躋攀太古,任贤克举於二八,阐化自齐於三五。”
分類:阐扬教化
《國語辭典》:新化  拼音:xīn huà
地名。隶属台南市新化区。纵贯铁路及公路平行经过此地,为嘉南平原东南部的交通中心。当地名胜有虎头埤。
分類:教化
《國語辭典》:清化  拼音:qīng huà
清明的教化。《后汉书。卷十六。邓禹传》:「不能宣赞风美,补助清化,诚惭诚惧,无以处心。」《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分類:清明教化
《國語辭典》:敷化  拼音:fū huà
传布教化。三国魏。阮籍〈与晋文王书荐卢播〉:「应期作辅,论道敷化。」也作「敷教」。
分類:行教教化
《漢語大詞典》:仁育
以仁德教化培育。南齐书·崔慧景传:“陛下德侔造化,仁育羣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皇上以仁育万物为心。”
《國語辭典》:法教  拼音:fǎ jiào
礼法教化。《荀子。儒效》:「然而明不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向蒙尊者指示,得见菩萨,我老猪果尊法教,今喜拜了沙门。」
《漢語大詞典》:化枢(化樞)
教化的枢机。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如以舟无推陆之分,瑟非常调之音,不限局以疑远,不拘玄以妨素,则化枢各管其极,理略可得而言与?” 明 宋濂 《虞文靖公像赞》:“手握化枢,人文昭明也。”
分類:教化枢机
《國語辭典》:化度  拼音:huà dù
教化众生,使渡越脱离苦海。唐。薛戎 游烂柯山诗四首之二:「只今成佛宇,化度果难量。」
《國語辭典》:洪化  拼音:hóng huà
德化普及。《文选。班固。东都赋。辟雍诗》:「洪化惟神,永观厥成。」
《漢語大詞典》:布化
施行教化。《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则兆民幸甚。”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或以听穷省冤,或以布化悬法。”《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入寇志》:“欣悉二兄大人荣膺简命,总制两 江 ,想见圣主之善任知人,正符鸿才之宣猷布化,臺垣翘企,抃贺莫名。”
《漢語大詞典》:化迹
(1).变化之迹;教化之迹。后汉书·仲长统传:“以为世非 胥庭 ,人乖鷇饮,化迹万肇,情故萌生。” 唐 卢照邻 《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夫 圯上 黄公 ,灵期己远, 湘 中 玄乙 ,化迹难徵。”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开剖太虚,导引元气,纷纷化迹,飈飈圣致。”
(2).神灵之迹。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分類:神灵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