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救灾(救災)  拼音:jiù zāi
救济以消除灾害。《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
《國語辭典》:救灾恤患(救災恤患)  拼音:jiù zāi xù huàn
解救他人或他方的灾难祸患。《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今楚戍谷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灾恤患之名也。」
《國語辭典》:恤荒(卹荒)  拼音:xù huāng
救济荒年的饥民。宋。欧阳修〈赐荆湖路救济饥民知州奖谕敕书〉:「再惟敏事之材,深得恤荒之礼。」
分類:救灾
《漢語大詞典》:义米(義米)
(1). 东汉 末天师道首领 张鲁 于 初平 二年(公元191年)率徒众攻取 汉中 ,在各地设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足。参见“ 义舍 ”。
(2). 晋武帝 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为“义米”。见晋书·食货志
(3).谓备荒救灾之米。宋史·理宗纪四:“ 湖北 诸郡,去年旱潦饥疫,令 江陵 、 常 、 澧 、 岳 、 寿 诸州,发义仓米振糶。”《宋史·食货志上》:“诸路已糶义米价钱,州郡以低价抑令上户补糴,正税逃阁,义米用亏。”
《漢語大詞典》:义舍(義舍)
无偿供给行旅食宿的邸舍。三国志·魏志·张鲁传:“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於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國語辭典》:火政  拼音:huǒ zhèng
防治火灾的政事。《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漢語大詞典》:捐廪(捐廩)
开仓出谷救灾。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高公墓志铭》:“知 荆门军 , 汉 旁百六十里,雨潦冒民田,耕者不偿种,官捐廩六千石,犹不能救。”
《漢語大詞典》:筹赈(籌賑)
谓筹款救灾。 许地山 《〈女国士〉后记》:“此剧系为香港大学女生同学会演剧筹赈写的。”
分類:筹款救灾
《国语辞典》:义勇消防队(义勇消防队)  拼音:yì yǒng xiāo fáng duì
志愿协助救灾消防等义务性工作的人员。缩称为「义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