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救灾(救災)  拼音:jiù zāi
救济以消除灾害。《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
《國語辭典》:民政  拼音:mín zhèng
地方人民的政事。《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戊申,禁内臣出使预民政。」
《漢語大詞典》:救饥(救饑)
(1).救济饥民。国语·晋语四:“ 晋 饥,公问於 箕郑 曰:‘救饥何以?’对曰:‘信。’”
(2).解除饥饿。 鲁迅 《南腔北调集·“密蜂”与“蜜”》:“蜜蜂为了采粉或者救饥,在一花上,可以有数匹甚至十余匹一涌而入。”
《漢語大詞典》:遗人(遺人)
(1).劫后幸存者。后汉书·刘盆子传:“时 三辅 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人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守不下。” 唐 元结 《舂陵行》:“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宋 曾巩 《楚泽》诗:“虫虫旱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
(2).犹后裔。 唐 游芳 《桥亭记》:“ 任 , 风 姓之国也,謡俗古远,其 太昊氏 之遗人。”
(3).遗世之人;隐士。 唐 戴叔伦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耕凿资餘力,樵渔逐四邻。”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上有锦綉百顷之平田,山中遗人耕紫烟。”
(4).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须溪:“他如 闽中 之 谢皋羽 , 徽州 之 胡餘学 , 慈溪 之 黄东发 ,自以中国遗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几。”
《漢語大詞典》:赈饥(賑饑)
见“ 賑饥 ”。
亦作“ 賑飢 ”。 救济饥民。 明 归有光 《寄王太守书》:“今春量拨賑饥之穀,召募饥民,或可即工。”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四:“而于弭盗賑飢,尤为切要。”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二》:“既而 淮 上水灾,流离接踵,又开賑饥之例。” 清 郑世元 《官赈谣》:“黄鬚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賑飢。”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自声势稍增而革命之念起,革命之念起而剿兵救民賑飢济困之事兴。”
分類:救济饥民
《國語辭典》:得济(得濟)  拼音:dé jì
1.得以保全。《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朝廷倾乱,梁冀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将绝。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
2.获得救济。《宋史。卷四六四。外戚传中。向传范传》:「岁饥,发廪兴力役,饥者得济,而官舍帑廪一新。」
3.得到子女的奉养。《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从来父母生儿也要得济,生女也要得济。」
《國語辭典》:官粮(官糧)  拼音:guān liáng
公粮,官府的粮食。《三国演义》第一七回:「盗窃官粮,谨按军法。」
《國語辭典》:收恤  拼音:shōu xù
收养抚恤。汉。贾谊〈过秦论〉:「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
分類:收容救济
《漢語大詞典》:救恤(救卹)
亦作“ 救卹 ”。 救济抚恤。三国志·魏志·张范传:“救恤穷乏,家无所餘,中外孤寡皆归焉。”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 安南 之陷,将吏遗人多客伏溪洞,詔所在招还救卹之,免 安南 赋入二年。” 宋 司马光 《应诏言朝政阙失状》:“民穷困已极而无人救恤,羸者不转死沟壑,壮者不聚为盗贼,将何之矣。”
分類:救济抚恤
《國語辭典》:济度(濟度)  拼音:jì dù
使他人安全的通过水域。佛教以苦海比喻轮回,所以使他人脱离轮回苦海也称为「济度」。《杂阿含经》卷三六:「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也作「济渡」。
《漢語大詞典》:安济(安濟)
(1).安抚救济。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宋固杀人报》:“时 大观 四年,朝廷方行安济法,若有病者,则里正当任责。”
(2).完全渡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指顾之间风涛恬息,即安行,晚与前舟相及,往还皆获安济焉。”
《漢語大詞典》:救患
救解祸患;救济患难。左传·僖公元年:“夏 邢 迁于 夷仪 ,诸侯城之,救患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 白起 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 应侯 。”《淮南子·人间训》:“人皆务於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
《漢語大詞典》:恤患(卹患)
谓济人于患难。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莒人伐我东鄙》:“凡书‘救’者,皆善其恤患而解纷也。”
救济遭受祸患的人。后汉书·皇后纪论:“故知持权引谤,所幸者非己;焦心卹患,自强者唯国。”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 黄河 白日,亟亶诚言,分灾卹患,事非虚旨。” 唐 皮日休 《春秋决疑》:“故 春秋 之时,灭人国者多,救人国者鲜, 仲尼 旌其卹患也。”
《漢語大詞典》:舍施(捨施)
犹施舍。谓以财物、人力资助寺院或救济贫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师乘白鹿,自海上而至,止於 龙兴观 。远近礼敬,捨施丰多。”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时见闻者,皆争捨施。富者出财,壮者出力,巧者出技,皆捨所爱。”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公益感励奋发,以薄赋歛、厚捨施为己任。”《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若员外不肯捨施,贫僧到晚自教人取。”
《漢語大詞典》:相赒(相賙)
亦作“ 相周 ”。 相互救济。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党为州,使之相賙。”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古者邻里有相周之义。”
分類:相互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