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战利品(戰利品)  拼音:zhàn lì pǐn
在战争时所获得的敌方器械、物品、装备等。
《漢語大詞典》:望尘奔溃(望塵奔潰)
亦作“ 望尘奔北 ”。 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望尘奔北,闻敌失魄。”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临 江 ,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國語辭典》:望风而溃(望風而潰)  拼音:wàng fēng ér kuì
望见敌人的踪影或气势便吓得溃散。《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独乐毅自引燕军,长驱深入,所过宣谕威德,齐城皆望风而溃,势如破竹,大军直逼临淄。」也作「望风瓦解」。
《國語辭典》:突然袭击(突然襲擊)  拼音:tú rán xí jí
乘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向对方进行攻击。如:「叛军昨天突然袭击邻近的村庄,造成数十人丧生。」
《漢語大詞典》: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爲淵驅魚,爲叢驅雀,爲淵敺魚,爲叢敺雀)
同“ 为渊敺鱼,为丛敺爵 ”。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國語辭典》:掩蔽部  拼音:yǎn bì bù
使人员、物资免于敌方炮火伤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构筑在地下。
《國語辭典》:悬河注火(懸河注火)  拼音:xuán hé zhù huǒ
瀑布倾注在火焰上。比喻势强必胜。《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竖,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漢語大詞典》:闲谍(閒諜)
亦作“间谍”。
(1).秘密侦察、刺探。尸子卷上:“明君不用长耳目,不行閒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牧 ﹞日击数牛饗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閒谍,厚遇战士。”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陕西刘生》:“ 绍兴 初, 河南 为伪 齐 所据,枢密院遣使臣 李忠 往间谍。”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那就是对付共产党,进行间谍工作。”
(2).指潜伏在敌方,侦察情况、刺探情报、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孙子·用间 三国 魏 曹操 题解:“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兵家忌间谍,此辈常接跡。”明史·杨继盛传:“﹝ 严嵩 ﹞知左右侍从之能察意旨也,厚贿结纳。凡陛下言动举措,莫不报 嵩 。是陛下之左右皆贼 嵩 之间谍也。” 林音 《致大戈壁》诗:“帝国主义的间谍曾经携带着仪器,三番五次地想测出你的方位。”
(3).离间,搬弄是非。尉缭子·原官:“游説閒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莫不是 张珙 曾声扬?莫不是别人曾间谍?” 凌景埏 校注:“间谍,这里作离间解释。”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然自 伊尹 、 太公 有拨乱之材,未尝不以道家言为急。迹其行事,以閒谍欺诈取人,异於儒、法,今可见者,犹在逸周书。”
《漢語大詞典》:楔形攻势(楔形攻勢)
军事术语。是向敌方实行中央突破时所采取的攻击形式。即以强大的兵力兵器构成楔子般的队形,向敌方薄弱之处突击,穿破敌人阵地。
《国语辞典》:疲劳轰炸(疲劳轰炸)  拼音:pí láo hōng zhà
1.战时向敌方作长期的间歇性轰炸,使对方精神崩溃。如:「抗战时期,日本对重庆实施疲劳轰炸。」
2.冗长而无趣的言谈,使人感到疲劳、厌烦。如:「来宾致词过于冗长,简直是疲劳轰炸。」
《国语辞典》:潜伏分子(潜伏分子)  拼音:qián fú fèn zǐ
战线推进后,遗留在我占领区的敌方情报人员。此种情报人员,以隐匿方式潜伏我方群众中。
《国语辞典》:海上封锁(海上封锁)  拼音:hǎi shàng fēng suǒ
封闭敌方基地、港口,并切断其海上交通运输所实施的海上军事活动。
《国语辞典》:核子防护(核子防护)  拼音:hé zǐ fáng hù
避免敌方核子武器攻击,并且减低敌人核子武器攻击损害的一切措施。核子防护为作战的一部分,与战术计划同时考虑而密切结合。可分为消极防护与积极防护两种。
《国语辞典》:军临城下(军临城下)  拼音:jūn lín chéng xià
敌方军队已来到己方据守的城堡外围。《孤本元明杂剧。曹彬下江南。第三折》:「元帅军临城下,将至壕边,觑南唐一鼓而下也。」也作「兵临城下」。
《国语辞典》:响尾蛇飞弹(响尾蛇飞弹)  拼音:xiǎng wěi shé fēi dàn
一种空对空飞弹,目的在摧毁敌方高性能战斗机及轰炸机。它以侦察红外线原理,追踪目标飞机所发出的热量,命中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