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出围(出圍)
(1).突出敌方围困。吕氏春秋·义赏:“ 赵襄子 出围,赏有功者五人, 高赦 为首。”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护军中尉 陈平 言上曰:‘ 胡 者全兵,请令彊弩傅两矢外响,徐行出围。’”
(2).外出打猎。《长江》1984年第2期:“一个星期天,我和 大江 真的跟 群大爷 出围了。对了,就是我们头一天出围的那天傍黑,竟然给 群大爷 闹出那么大的乱子!”
《漢語大詞典》:曳柴
古代作战用的一种诈敌方法。即以车曳柴起尘,造成众军奔驰的假象,以迷惑敌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狐毛 设二旆而退之。 欒枝 使舆曳柴而伪遁, 楚 师驰之。” 杜预 注:“曳柴起尘,诈为众走。” 唐 刘禹锡 《望赋》:“审曳柴之虚警,破来鏑之先声。”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即传檄 河 北,言王师二十万入 土门 ,遣 郭仲邕 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
分類:作战敌方
《漢語大詞典》:县军(縣軍)
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县军远侨,粮穀不继。”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餉道忽已远,县军垂欲穷。”新唐书·高俭传:“ 长真 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 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 ,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
《國語辭典》:骄敌(驕敵)  拼音:jiāo dí
轻视敌人。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分類:傲视敌方
《漢語大詞典》:因间(因間)
(1).利用敌方人员作间谍。孙子·用间:“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杜牧 注:“因敌乡国之人而厚抚之,使为间也。”
(2).乘隙,趁机会。《剪灯新话·寄梅记》:“ 端朝 因间谓其妻曰。”
《國語辭典》:水雷  拼音:shuǐ léi
一种水中爆炸武器。通常布放于水中,当舰船接近至其威力范围内,由于舰船磁场、舰船行动之音响或舰船直接触及水雷,引发其发火装置而爆炸。
《國語辭典》:水鬼  拼音:shuǐ guǐ
1.传说中的水中鬼怪,或被水淹死的鬼魂。如:「传说鬼月时不要去河边戏水,以免被水鬼抓走。」
2.受过特殊训练而潜水进行破坏、侦察、偷袭的人。如:「敌军会派水鬼上岸偷袭,大家应提高警觉。」
《漢語大詞典》:猾虏(猾虜)
奸狡的敌人。对敌方的蔑称。 宋 陆游 《送张野夫寺丞牧滁州》诗:“逋诛猾虏入槛车,北风吹乾草头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况 备 ( 刘备 )又非人望之所归, 周瑜 以梟雄目之…… 孙权 以猾虏呼之, 亮 独何见而委身焉。”
《國語辭典》:伐交  拼音:fā jiāo
从外交上战胜敌人。《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伐兵,下政攻城。」
《國語辭典》:武器  拼音:wǔ qì
兵器。如:「现代的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漢語大詞典》:火积(火積)
焚毁敌方的储备。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二曰火积。” 李筌 注:“焚积聚也。” 杜牧 注:“积者,积蓄也。粮食薪蒭是也。”
《漢語大詞典》:鼓儳
乘敌方阵列不整齐时,即鸣鼓进击。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杜预 注:“儳巖未整陈。” 洪亮吉 诂:“説文:‘儳儳,互不齐也。’盖谓及其成列不齐鼓之。”
《国语辞典》:敌机(敌机)  拼音:dí jī
敌方的飞机。如:「只要严密戒备,哪怕敌机来犯?」
分类:敌方飞机
《漢語大詞典》:贼官(賊官)
(1).指为敌方效力的伪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忠烈》:“ 李玄通 刺 定州 ,为 刘黑闥 所获,重其才,欲以为将,叹曰:‘吾荷朝恩,作藩东夏,孤城无援,遂陷虏庭。当守臣节,以忠报国,岂能降志,輒受贼官。’拒而不受。” 明 王玉峰《焚香记·藩篱》:“昨日俺丞相闻 元昊 遣贼官 张 元 等分道进犯,攻掠州县。”
(2).詈词。指祸国害民的官吏。 清 陈天华 《警世钟》:“那些贼官若是幚助洋人杀我们,便先把贼官杀尽。”
《漢語大詞典》:应形(應形)
(1).谓随着敌方态势而变化。孙子·虚实:“因形而错胜於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 杜牧 注:“敌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
(2).谓随着盛器等的形体。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傅玄 《太子少傅箴》:“金水无常,方圆应形。”
(3).佛教语。即应身。 晋 僧肇 《注〈维摩经〉序》:“观应形则谓之身。”参见“ 应身 ”。
《漢語大詞典》:应身(應身)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鵠林之餘慕。”参阅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