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敌境(敌境)  拼音:dí jìng
敌方所管辖、占领的属地。《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征西将军邓艾:耀威奋武,深入敌境,使僭号之主,系颈归降。」
《漢語大詞典》:得俊
(1).俘获敌方的猛将勇士。谓得胜。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 孔颖达 疏:“战胜其师,获得其军内之雄儁者,故云得儁曰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 鲁侯 御 宋 ,得雋 乘丘 。”一本作“ 得儁 ”。
(2).谓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儁,高县日下表无私。”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名高场屋已得儁,世有龙门今復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书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刘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诸生高才,万一得雋,岂不似私?”
(3).谓喜获大鱼。 唐 韩愈 《叉鱼》:“竞多心转细,得雋语时嚣。” 宋 苏轼 《江西》:“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4).谓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一本作“ 得雋 ”。
《漢語大詞典》:跳荡(跳盪)
见“ 跳盪 ”。
亦作“ 跳荡 ”。
(1).跳跃;跳动,跃动。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萧红 《生死场》七:“忙乱的叫卖童,手中花色的葫芦,随着空气而跳荡。” 管桦 《鹰巢岭》:“活泼的水流,在石头中间跳荡。”
(2).冲锋陷阵,打乱敌方阵脚。 唐 李德裕 《请准兵部依开元二年军功格置跳盪及第一第二功状》:“ 开元 格,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盪。”明史·曹文诏传:“ 文詔 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鬭数里。” 徐兴业 《金瓯缺》第八章:“这几年又学会了大规模作战,动不动就把几万人调上战场,跳荡纵横,锐厉无匹。”
(3).指锐卒。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跳盪,拏手,皆在军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奡盪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阵,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
(4).犹言放纵不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余少时气盛跳盪,为吾乡名宿所排。” 易宗夔 《新世说·贤媛》:“﹝ 袁素文 ﹞卒归 高 。 高 躁戾跳荡,倾奩具为狭邪资。”
(5).谓心情激动。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宋景炎席上赠柘城李蓼墅》词:“剑气纵横,酒肠跳盪,老笔苍无敌。”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第四章:“予见其所指者为一纸,不觉中心跳荡,予之生死固惟此片纸所书者是赖也。”
《國語辭典》:挑战(挑戰)  拼音:tiǎo zhàn
1.召引敌军出兵作战。《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2.向人寻衅,激起竞争。
《國語辭典》:反间(反間)  拼音:fǎn jiàn
利用敌方的间谍传递假情报,或者散布离间的谣言等,使敌人发生内鬨,藉以取胜的方法。《史记。卷八二。田单传》:「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國語辭典》:悬军(懸軍)  拼音:xuán jūn
深入敌方阵地,孤立无援的军队。《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以前锋深入,悬军无继。」《资治通鉴。卷一○五。晋纪二十七。孝武帝太元八年》:「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漢語大詞典》:扫穴(掃穴)
清除巢穴。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所有自古之崇山、盘栈……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亦以喻彻底摧垮敌方。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扫穴传方略,丰碑勒武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勅诸将移 小金川 之师,进讨 大金川 ,誓必扫穴禽渠,乃许蕆事。”参见“ 扫穴犁庭 ”。
《國語辭典》:扫穴犁庭(掃穴犁庭)  拼音:sǎo xuè lí tíng
扫荡巢穴,耕平庭院。比喻澈底摧毁敌人。也作「犁庭扫闾」、「犁庭扫穴」。
《國語辭典》:谍报(諜報)  拼音:dié bào
运用间谍蒐集各种情报,以秘密方法报告其政府当局或其雇主,作为研究、判断或行动的参考。《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纪三》:「淮安主簿周子镕,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
《漢語大詞典》:扫庭(掃庭)
(1).扫除庭院。 唐 李频 《夏日过友人檀溪别业》诗:“沙月邀开户,巖风助扫庭。”
(2).比喻彻底摧垮敌方。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五》:“ 汉高 、 汉武 两世雄主,不能踰漠扫庭,及 宣 元 不折一矢而 呼韩 稽首。”
《漢語大詞典》:酋首
古称部落或敌方的首领。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贞元 中, 驃国 进乐,有玉螺铜鼓,即知 南蛮 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 宋 岳飞 《奏郾城捷状》:“有番贼酋首 四太子 龙虎盖天大王 韩将军 亲领马军一万五千餘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 郾城县 北二十餘里。”
《漢語大詞典》:驱鱼(驅魚)
“为渊驱鱼”之省。语出孟子·离娄上:“故为渊敺鱼者獭也,为丛敺爵者鸇也,为 汤武 敺民者 桀 与 紂 也。”敺,同“ 驱 ”。比喻驱赶人民群众投向敌方。
《國語辭典》:通款  拼音:tōng kuǎn
1.向敌人表示真诚,有通好、降服之意。《北史。卷三○。列传。卢柔》:「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庇身,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2.互通款曲,向对方表示心意。《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又见他仪容俊雅,心怀契慕,无繇通款。」
《漢語大詞典》:浅攻(淺攻)
谓近距离出击,不深入敌方腹地。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盖自西边用兵, 神宗 常持浅攻之议,虽一胜一负,犹不至大有杀伤。至於西边将帅,习知兵事,亦无肯言深入者。”
《漢語大詞典》:塞氛
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 宋 苏轼 《韩康公挽词》之二:“旧学严诗律,餘威靖塞氛。”
《漢語大詞典》:内间(内間)
犹言里头。《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忽内间传命,索催粧诗甚急。”
分類: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