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9
词典
2
分类词汇
57
共57,分4页显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云车
料敌
前茅
伺候
传烽
舌头
情况
斥候
相敌
候人
爟火
生闲
传火
候正
亭候
《國語辭典》:
云车(雲車)
拼音:
yún chē
1.高车。为古时用来侦察敌城的楼车。《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云车十馀丈,瞰临城中。」南朝梁。
沈约
〈
桐柏山金庭馆碑
〉:「云车万乘,载旗旆之逶迤。」
2.画有云形的车。唐。王建
宫词
一○○首之九一:「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唐。
温庭筠
〈
郭处士击瓯歌
〉:「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拿。」
3.神人以云为车,故称神仙所乘的车为「云车」。《文选。曹植。洛神赋》:「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分類:
云车
立式
作战
绞车
中仙
仙人
车乘
窥察
用人
人力
敌情
楼车
云为
起重
重器
器具
云彩
装饰
花纹
车子
华贵
贵之
《國語辭典》:
料敌(料敵)
拼音:
liào dí
衡量、判断敌情。《史记。卷七○。张仪列传》:「且夫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彊,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术也。」南朝宋。
颜延之
〈
阳给事诔
〉:「料敌厌难,时惟阳生。」南朝梁。任昉〈
奏弹曹景宗
〉:「料敌制变,万里无差。」
分類:
估量
判断
敌情
《國語辭典》:
前茅
拼音:
qián máo
1.称军中的斥候。古代斥候以茅为旌识,看到前方的敌人,则举茅以报告在后面的军队戒备。《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2.考试成绩优良,排名在前面的。如:「他成绩名列前茅,经常担任班上小老师的职务。」《聊斋志异。卷五。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望。」
分類:
考试
行军
先头部队
成绩
前哨
其它
斥候
先行者
他人
遇敌
敌情
人相
相比
前列
向后
后军
示警
《國語辭典》:
伺候
拼音:
sì hòu
侦候。《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侯览》:「览伺候遮截,章竟不上。」《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我目前听得你与丈夫官司,日逐在这里伺候。今日听得道休离了,你要投水做甚?」
分類:
伺候
守候
窥伺
斥候
观望
窥测
军中
侦察
敌情
《漢語大詞典》:
传烽(傳烽)
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 宋
苏轼
《登州召还议水军状》
:“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 明
陈子龙
《出自蓟州门行》
:“传烽始北塞,列戍望南楼。” 清
鲍珍
《范文贞公祠》
诗:“当年 闽 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 康有为
《登万里长城》
诗:“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王国维
《观堂集林·敦煌汉简跋十三》
:“古者传烽以多少为识,如
《
墨子·号令
》
、
《杂守》
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敌之远近者也。”
分類:
点燃
烽火
敌情
《國語辭典》:
舌头(舌頭)
拼音:
shé tou
1.具有摄食、分辨滋味、协助发音、咀嚼的器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和尚慌到牛跟前跪下,牛伸出舌头来舐他的头。」
2.讲閒话。《金瓶梅》第五一回:「有桩事儿,我也不是舌头,敢来告你说。」
分類:
舌头
辨味
敌情
捕获
发音
器官
《國語辭典》:
情况(情況)
拼音:
qíng kuàng
1.事物的实际状况。宋。
范仲淹
〈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也作「情形」、「情状」。
2.兴致、情趣。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疏旷。」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器非瑚琏同〉曲:「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3.情绪、心情。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弦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
分類:
情况
志趣
情谊
心情
情形
情趣
体统
情绪
志向
恩情
兴致
军事
事上
敌情
《國語辭典》:
斥候
拼音:
chì hòu
侦察敌情的哨兵。《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也作「斥堠」。
分類:
斥候
侦察
大船
船上
瞭望
候望
敌情
土堡
人
小屋
《漢語大詞典》:
相敌(相敵)
(1).相当;相匹。 清
陆以湉
《
冷庐杂识·文体相似
》
:“盖惟才力足以相敌,故即能用其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
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原来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托名军用,派人到 扬州 开设店铺,经营商业,官势再加军势,不仅普通商人受损,就是王公、朝官也不能相敌。”
(2).互相敌对。 梁启超
《新民说》
十三:“苟其内相敌焉,则其羣未有不为外敌所摧陷而夷灭者也。”
分類:
相当
敌对
相匹
五节
《國語辭典》:
候人
拼音:
hòu rén
《诗经。曹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候人,刺近小人也。」首章二句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
分類:
候人
斥候
掌管
军中
整治
中侦
侦伺
治道
道路
敌情
稽查
奸盗
迎送
宾客
官员
《國語辭典》:
爟火
拼音:
guàn huǒ
1.为拔除不祥所设置的火。
2.侦候敌人的烽火。北周。
庾信
〈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
〉:「匈奴突于武川,爟火通于灞上。」
3.祭祀时照耀祭祀场所的火。
分類:
祭祀
报告
炬火
祓除
敌情
不祥
烽火
《漢語大詞典》:
生闲(生閒)
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
《
孙子·用间
》
:“生閒者,反报也。” 杜佑 注:“择己有贤材智谋,能自开通於敌之亲贵,察其动静,知其事计,彼所为已知其实,还以报我,故曰生閒。”
分類:
活着
回报
敌情
间谍
杜佑
《漢語大詞典》:
传火(傳火)
(1).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
《
墨子·号令
》
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
《
墨子·杂守
》
:“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则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来者多少。” 唐
戴叔伦
《和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
诗:“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2).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宋
周邦彦
《水龙吟·梨花》
词:“传火楼臺,妒花风雨。” 明 叶弥广
《雨中清明》
诗:“风俗久虚传火事,郊原又负踏青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记》
诗:“暖随榆柳初传火,象衍鱼龙渐泮水。”
分類:
时寒
寒食节
边塞
寒食
举火
后重
重行
行举
宫中
敌情
取火
近臣
晚上
《漢語大詞典》:
候正
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
《
左传·成公二年
》
:“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 杜预 注:“候正,主斥候。”
《
周书·尉迟迥传
》
:“ 隋文帝 又使候正 破六汗裒 诣 迥 喻旨。”
《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
:“ 周天元 如 同州 ,增候正、前驱、式道候为三百六十重,自应门至於 赤岸泽 ,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音乐俱作。” 胡三省 注:“候正,主候望。”
分類:
军中
负责
侦察
敌情
官员
《漢語大詞典》:
亭候
亦作“ 亭堠 ”。 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
《
后汉书·南匈奴传
》
:“﹝朝廷﹞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
:“亭候恃其长城,庙堂赖其神将。” 宋
司马光
《塞上》
之二:“旌旗遥背水,亭堠远依山。” 清
曹寅
《驯鹭亭放舟》
诗:“隔岸无亭堠,依人只鷺鷥。”
分類:
边境
瞭望
监视
敌情
土堡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