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3,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政论
政纲
藩政
急政
暴政
涖政
政洽
德政碑
力政
力政
风政
授政
任政
擅政
当政
《國語辭典》:政论(政論)  拼音:zhèng lùn
对政府施政措施及其得失的评论。
《國語辭典》:政纲(政綱)  拼音:zhèng gāng
施政纲领。《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顾欢传》:「及践阼乃至,称山谷臣顾欢上表,进政纲一卷。」《宋史。卷四一九。薛极传》:「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韵府拾遗 敬韵》:藩政
隋书高祖纪入处禁闱出居藩政茂猷芳绩问望弥远
《漢語大詞典》:急政
催征赋税。管子·五行:“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政读为征。”
《國語辭典》:暴政  拼音:bào zhèng
专制暴虐的统治。如:「暴君必灭,暴政必亡。」《礼记。儒行》:「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高级汉语词典》:涖政
临朝治理政事
《韵府拾遗 洽韵》:政洽
诗小序鱼丽故美万物盛多可以告于神明矣疏时虽太平犹非政洽颂声未兴未可以告神明但美而欲许之故云可以北史窦炽传入参朝政则嘉谋屡陈出总藩条则惠政斯洽姚逖五星同色赋政洽则义当政失则言讹
《國語辭典》:德政碑  拼音:dé zhèng bēi
称颂政府德政而建立的石碑;亦指地方官任满,地方乡绅为他竖碑。本意至善,然后世多流于形式,成为应酬性质,而无法反映事实。唐。白居易〈新乐府。青石〉:「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还要请一个会做古文的孝廉公、进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
《國語辭典》:力政  拼音:lì zhèng
1.用武力征伐。《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天子弱,诸侯力政。」也作「力征」、「力正」。
2.服劳役。《礼记。王制》:「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
3.暴政。《墨子。天志上》:「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漢語大詞典》:力政
(1).犹力征。谓以武力征伐。逸周书·度训:“力争则力政,力政则无让,无让则无礼,无礼虽得所好,民乐乎?”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京房易传》曰:‘天子弱,诸侯力政。’” 颜师古 注:“政亦征也,言专以武力相征讨。” 明 归有光 《乞致士疏》:“自 战国 力政,而言兵者始籍籍矣。”
(2).力役之征。谓征人力以筑城垣道路。周礼·地官·均人:“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輦之力政。” 郑玄 注:“政读为征。”礼记·王制下:“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 郑玄 注:“力政,城道之役也。”
《漢語大詞典》:风政(風政)
(1).教化政治。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刘孝标 注引《江惇传》:“ 山遐 为 东阳 ,风政严苛,多任刑杀,郡内苦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宁 在 豫章 ,遣十五议曹下属城,採求风政;并吏假还,讯问官长得失。”
(2).指政绩。后汉书·李固传:“天下喁喁,属望风政。”宋书·良吏传·阮长之:“前后所莅官,皆有风政,为后人所思, 宋 世言善治者,咸称之。”北史·元颢传:“﹝ 顥 ﹞据有都邑,号令自己。天下人情,想望风政。自谓天之所授,颇怀骄怠。”
《漢語大詞典》:授政
授予帝位。史记·伯夷列传:“ 尧 将逊位,让於 虞舜 , 舜 禹 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分類:授予帝位
《漢語大詞典》:任政
(1).执政。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湣王 不自得,以其遣 孟尝君 。 孟尝君 至,则以为 齐 相,任政。”
(2).指所担负的职责、政事。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能出於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
《漢語大詞典》:擅政
独揽朝政。后汉书·朱儁传:“时 董卓 擅政,以 儁 宿将,外甚亲纳而心实忌之。”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呜呼! 幽 厉 失德, 周 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明史·食货志一:“ 刘瑾 擅政,遣官分出丈田责逋。”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是时, 怡亲王 载垣 、 郑亲王 端华 、协办大学士尚书 肃顺 等以 文宗 遗命,称‘赞襄政务王大臣’,擅政,两太后患之。”
分類:独揽朝政
《國語辭典》:当政(當政)  拼音:dāng zhèng
掌握政权。如:「当政者要有仁民爱物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