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朋党(朋黨)  拼音:péng dǎng
同类的人相互集结成党派,排除异己。《战国策。赵策二》:「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國語辭典》:国论(國論)  拼音:guó lùn
1.有关国家重大事项的讨论、主张。《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其法律任廷尉有馀,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2.全国的舆论。如:「自从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国论纷纷,民心愤慨,影响不少。」
《漢語大詞典》:初政
(1).谓开始执政。《后汉书·翟酺传》:“今自初政已来,日月未久,费用赏赐已不可筭。”宋史·职官志二:“ 神宗 初政,迺省其务之细者归之有司。”宋史·儒林传三·程大昌:“当是时,帝初政,鋭意事功。”
(2).指起初的政见政令。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理宗》:“ 弥远 若能不改初政,亦何至为 檜 贼之流也。”
(3).谓新政。 章炳麟 《商鞅》:“世徒见 鞅 初政之酷烈,而不考其后之成效。”
《国语辞典》:朋党论(朋党论)  拼音:péng dǎng lùn
文章名。宋欧阳修撰。凡抱有同一政见而互相结合的从政者,其敌对政见者每指为「朋党」。宋朝政治每因小人起朋党之议而大兴冤狱,故欧阳修纂此文上表呈奏仁宗,希冀贤臣不被小人陷害,并且能受朝廷重用。
《漢語大詞典》:庖西书(庖西書)
明史·解缙传:“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諭 縉 :‘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縉 即日上封事万言。”后用以称近臣上给皇帝的政见书为“庖西书”。 清 吴伟业 《殿上行》:“先生侍从垂金鱼,退直且上庖西书。”
《漢語大詞典》:异己分子(異己分子)
亦作“异己分子”。 指集体组织中在立场、政见或重大问题上与本组织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 谢文清 《和方志敏同志在一起》:“混进来的富农、阶级异己分子则大都跑向白区。”
《国语辞典》:发表会(发表会)  拼音:fā biǎo huì
宣布成品或见解于世的活动。如作品发表会、政见发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