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帝制  拼音:dì zhì
1.皇帝的仪仗体制。《史记。卷一一三。南越传》:「皇帝,贤天子也。自今以后,去帝制黄屋左纛。」唐。王勃 倬彼我系诗:「爰述帝制,大蒐王道。」
2.帝王所订定的制度。《宋书。卷四四。谢晦传》:「参谋猷于创物,赞帝制于宏纲。」
3.君主专制政体,称为「帝制」。
《國語辭典》:政体(政體)  拼音:zhèng tǐ
1.施政的要领、方针。《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
2.国家的政治形态,即国家运用政权所表现的形式。如:「民主政体」、「专制政体」。
《国语辞典》:立宪政体(立宪政体)  拼音:lì xiàn zhèng tǐ
凡制定《宪法》,以规定国家权力行使的政体,即称为「立宪政体」。
《国语辞典》:政治哲学(政治哲学)  拼音:zhèng zhì zhé xué
探索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人权与自由、政体类型、权力关系、治理原则等等有关政治运作的系统性思想。
《国语辞典》:民主化  拼音:mín zhǔ huà
国家政体或社群组织的运作,朝向合于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民主化常因经济发展、社会运动、跨国影响等因素而促进,国际人权组织也常以平等参政权、代议监督透明运作、集会结社自由等指标评估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表现。
《国语辞典》:内阁制(内阁制)  拼音:nèi gé zhì
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起源于英国,在施政运作上是以内阁代替元首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仅具名位而无实权。内阁需拟订政策提交议会讨论;并且督责所属部会执行议会所通过的法律;议会对于无能或执政错误的内阁则可提出谴责或投不信任票,迫使内阁下台。
《漢語大詞典》:二元制
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在这种制度下,政府是国家元首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只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只是立法机关,甚至只是君主的咨询机构。国家元首是总统的,为总统制;国家元首是君主的,为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另有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
《國語辭典》:合议制(合議制)  拼音:hé yì zhì
为「独任制」之相对概念。法院审判案件,如由三名(或五名)法官共同行使裁判权者,即为合议制。除地方法院第一审诉讼程序、高等行政法院简易诉讼程序、智慧财产法院民事第一审诉讼程序及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是采行独任制审判以外,其他审判程序均是以采行合议制审判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