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内谋(内謀)
(1).内心思虑、谋划。国语·晋语三:“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2).谓参与机要,谋划政事。史记·蒙恬列传:“ 恬 任外事而 毅 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3).暗中谋划。后汉书·荀爽传:“ 爽 见 董卓 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 王允 及 卓 长史 何顒 等为内谋。”
《漢語大詞典》:议民(議民)
与郡县官议论政事的士人。 宋 赵明诚 金石录·汉蔡湛碑阴:“右《汉蔡湛碑》阴,载出钱人名有故吏、贱民、议民、故三老、故处士、义民。其称故吏、义民之类,他 汉 碑多有之,唯议民、贱民独见于此碑,然莫详其义。”
《國語辭典》:月历(月曆)  拼音:yuè lì
1.记一月中所行政事的书册。《续汉书志。卷四。礼仪志上》:「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历。」
2.每月一页的历本。
《國語辭典》:地政  拼音:dì zhèng
有关土地利用、徵收等行政事务。
《漢語大詞典》:匡政
辅佐政事。《后汉书·王堂传》:“匡政理务,拾遗补闕,任主簿 应嗣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匦使:“南曰招諫匭,匡政补过,裨于政理者投之。”
《漢語大詞典》:扶政
辅佐政事。汉书·萧望之传:“有司奏君责使者礼,遇丞相亡礼,廉声不闻,敖慢不逊,亡以扶政,帅先百寮。”
《漢語大詞典》:赐尺(賜尺)
(1).天子以尺赐臣下。以此勉励臣下治理政事裁度有方。新唐书·李泌传:“ 泌 谓:‘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 唐 吕渭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2).指天子所赐之尺。 唐 李舟 《谢敕书赐腊历口腊等表》:“颁赐尺於王度,布新歷於荒陬。”
《漢語大詞典》:称猫(稱貓)
苏轼 《〈郭忠恕画赞〉叙》:“﹝ 忠恕 ﹞国初与监察御史 符昭文 争忿朝堂,贬 乾州 司户,秩满,遂不仕。放旷 岐 、 雍 、 陕 、 洛 间,逢人无贵贱,口称猫。”宋史·郭忠恕传记此事,“猫”作“苗”。后因以“称猫”谓不谈政事。 宋 陆游 《初归杂咏》之二:“偶尔作官羞问马,頽然对客但称猫。”
分類:称猫政事
《漢語大詞典》:贵宫(貴宫)
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宫室。礼记·文王世子:“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於公宫,正室守大庙,诸父守贵宫贵室,诸子守下宫下室。” 郑玄 注:“谓守路寝。” 孔颖达 疏:“此贵宫贵室,既非大庙,又非下宫下室,唯当路寝也。指其院宇谓之宫,指其所居之处谓之室。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此贵宫贵室,总据路寝。”
《漢語大詞典》:谤政(謗政)
受到指责的政事。《左传·昭公六年》:“今吾子相 郑国 ,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唐 张九龄 《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且媚于人者,必好其威福;贤於事者,必羞其谤政。”
分類:指责政事
《漢語大詞典》:官牧
(1).谓官吏治理政事,管理人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秋气始杀,王者行小刑罚,民不犯则礼义成。於时阳气为贼,故王者辅以官牧之事,然后万物成熟。”
(2).谓官马。
《漢語大詞典》:适野谋(適野謀)
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 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裨諶 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 将有诸侯之事, 子产 乃问四国之为于 子羽 ,且使多为辞令。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后以“适野谋”谓到郊野商议政事。 清 魏源 《皇朝武功乐府·王业艰》:“适野谋,画地议,揭衣猎,雪没髀。”
《漢語大詞典》:汝南诺(汝南諾)
后汉 宗资 为 汝南 郡守,政事委功曹 范滂 ,自己但画诺而已。后因以“汝南诺”借指郡守不理政事。《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方弃 汝南 诺,言税 辽东 田。” 李善 注引《续汉书》:“ 汝南 太守 南阳 宗资 任用 范滂 ,时人謡曰:‘ 汝南 太守 范孟博 , 南阳 宗资 主画诺。’”按, 范滂 字 孟博 。
《漢語大詞典》:五案
(1).古代的一种杂技。南齐书·乐志:“ 江 左 咸康 中,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2). 宋 代户部分掌的五种政事。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
《漢語大詞典》:政慢
政事松弛。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蜀 土政慢,民多诈疾。”
分類:政事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