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2,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疏放
放还
放生
蠲放
放光
放过
放旷
并放
一放
放衙
放开
放散
放罢
检放
放意
《國語辭典》:疏放  拼音:shū fàng
1.疏散放纵、不拘束。《北史。卷四七。阳尼传》:「休之早得才名,为人物所倾服,外如疏放,内实谨厚。」
2.释放。《水浒传》第三回:「一干人等,疏放听候。」《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照不应得为而为之事,理重者决杖免刺,配牢城营做工,满日疏放。」
《漢語大詞典》:放还(放還)
释放回家。周书·明帝纪:“及诸村民一家有犯,乃及数家而被远配者,并宜放还。”《水浒传》第四七回:“二位放心,我这封亲笔书去,少刻定当放还。” 茅盾 《子夜》十四:“小姊妹!他们捉了我们五六个人!他们不放还,我们拚性命。”
《國語辭典》:放生  拼音:fàng shēng
1.释放已捉获的动物,为信佛者的一种善举。《列子。说符》:「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2.饶人一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欲放之去,恐被杀者不肯,欲开一路放生可乎?」
《漢語大詞典》:蠲放
(1).免罪释放。《梁书·武帝纪中》:“大运肇升,嘉庆惟始,劫贼餘口没在臺府者,悉可蠲放。”
(2).免除。 宋 范仲淹 《奏乞两府兼判》:“每至岁终,尽其减省冗费之数,增息财利之数,蠲放困穷之数,具目进呈。”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年五月:“检灾之蠲放分数,方田之高下土色,不公不实。”
《漢語大詞典》:放光
(1).放射光芒。 唐 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诗:“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宋 苏轼 《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唯闻佛放光。” 王文诰 辑注:“《传灯録》:‘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茅盾 《子夜》一:“ 吴老太爷 的残馀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
(2).指银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来往的都是大头儿,要十两放光纔宿一夜哩。” 明 冯梦龙 山歌·烧香娘娘:“算来要费介二钱箇放光。”
《國語辭典》:放过(放過)  拼音:fàng guò
放手通过,不再深究。明。高明《琵琶记。牛小姐愁配》:「谁想爹爹苦不放过;一定要招做女婿。他即不从我,做夫妻到底也不和顺。」
分類:放过放弃
《國語辭典》:放旷(放曠)  拼音:fàng kuàng
放逸旷达。《文选。潘岳。秋兴赋》:「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閒之世。」《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陈越传》:「越耿概任气,喜箴切朋友,放旷杯酒间,家徒壁立,不以屑意。」
《漢語大詞典》:并放
并列地放置。例如:桌上并放着这本词典的两个版本。
《骈字类编》:一放
唐 白居易 天寒晚起引酌咏怀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 相思莫忘樱桃会,一放狂歌一破颜。
《漢語大詞典》:放衙
属吏早晚参谒主司听候差遣谓之衙参。退衙谓之“放衙”。 宋 苏轼 《入峡》诗:“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姚安公 与 福建 李公 根侯 ,寓皆相近,放衙后,同往视之。”
《國語辭典》:放开(放開)  拼音:fàng kāi
松开。如:「放开心胸」。《金瓶梅》第六二回:「若得止住不流了,再把口里放开,吃下些饮食儿就好了。」
《國語辭典》:放散  拼音:fàng sàn
向外散开。如:「把窗打开让那些浓烟放散一下。」
《漢語大詞典》:放罢(放罷)
罢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帝曰:‘ 李道 輒恃戚里,敢尔妄作,可与放罢。’”
分類:罢官
《漢語大詞典》:检放(檢放)
指验灾放赈。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寻常检放灾伤,依法须是检行根苗,以定所放分数。”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二状》:“今年灾伤,实倍去年,但官吏上下,皆不乐检放,讳言灾伤。”
《國語辭典》:放意  拼音:fàng yì
恣意。《列子。杨朱》:「不治世故,放意所好。」《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传》:「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