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发舒(發舒)
(1).犹放纵;任意妄为。《史记·陈涉世家》:“客出入愈益发舒,言 陈王 故情…… 陈王 斩之。”《明史·佞倖传·逯杲》:“ 杲 益发舒,势出 达 上。”
(2).扩散;发散。《汉书·梁王刘立传》:“ 永始 中,相 禹 奏 立 对外家怨望,有恶言。有司案验,因发淫乱事,奏 立 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 谷永 上疏曰:‘……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燥刚以发舒,酸苦以涌洩,杵臼无停鸣,鐺鼎不暇涤。”《宋史·乐志十一》:“维莫之春,五阳发舒。日之夕矣,三星在隅。”
(3).犹言立功扬名,得志显达。 明 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盖天下唯至翕生至张,山以翕为体,而夭乔以蕃为用。故唯母之凝结,乃 献夫 之所以发舒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居三年,公子又下第。 恂九 大为扼腕,奋然曰:‘榜上一名,何遂艰难若此……今见大哥不能发舒,不觉中热,十九岁老童,当效驹驰也。’”
(4).抒发;发泄。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辱书惠……惊喜交至,若接晤言,而书辞恳惻,上昭国恩,次述先美,穆乎仁义之发舒,自非积诸中者深且厚,何能至是乎?” 清 刘大櫆 《与左君书》:“谨撰序文以往,聊用发舒其怀念之情。”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今者奉教君子,吾道因以不孤,积年鬱结,始一发舒,胜得清酒三升也。” 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他们的现在,不是他们的人生,是他们发舒兽欲的机会。”
(5).指阐发。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他从没有把这常识发舒出来,引证到事实上,更不必说影响他人了。”
(6).犹高昂,亢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既訐上官得志,意气益发舒,人多畏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 王 下第……俄, 餘杭 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
(7).犹放达。《明史·周忱传》:“歷 宣德 、 正统 二十年间,朝廷委任益专。两遭亲丧,皆起復视事。 忱 以此益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明史·郑一鹏传》:“ 一鹏 性伉直,居諫垣中最敢言……时诸臣进言多获谴,而 一鹏 间得俞旨,益发舒言事。”
(8).犹言无约束。《明史·徐阶传》:“会问 阶 知人之难。 阶 对曰:‘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惟广听纳,则穷凶极恶,人为我攖之……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帝称善。言路益发舒。”《明史·申时行传》:“及 居正 卒, 张四维 、 时行 相继柄政,务为宽大……而言路为 居正 所遏,至是方发舒。”
(9).指花展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养兰诀》:“草木经夏,焦灼之后,必得此一番浓厚露气,濡养两月,方得含膏孕秀,以待来春发舒。”
(10).犹施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魏 汤 二尚书敭歷槐棘,多所发舒。”
(11).犹言充分发展。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鋭于千载。”
(2).扩散;发散。《汉书·梁王刘立传》:“ 永始 中,相 禹 奏 立 对外家怨望,有恶言。有司案验,因发淫乱事,奏 立 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 谷永 上疏曰:‘……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燥刚以发舒,酸苦以涌洩,杵臼无停鸣,鐺鼎不暇涤。”《宋史·乐志十一》:“维莫之春,五阳发舒。日之夕矣,三星在隅。”
(3).犹言立功扬名,得志显达。 明 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盖天下唯至翕生至张,山以翕为体,而夭乔以蕃为用。故唯母之凝结,乃 献夫 之所以发舒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居三年,公子又下第。 恂九 大为扼腕,奋然曰:‘榜上一名,何遂艰难若此……今见大哥不能发舒,不觉中热,十九岁老童,当效驹驰也。’”
(4).抒发;发泄。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辱书惠……惊喜交至,若接晤言,而书辞恳惻,上昭国恩,次述先美,穆乎仁义之发舒,自非积诸中者深且厚,何能至是乎?” 清 刘大櫆 《与左君书》:“谨撰序文以往,聊用发舒其怀念之情。”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今者奉教君子,吾道因以不孤,积年鬱结,始一发舒,胜得清酒三升也。” 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他们的现在,不是他们的人生,是他们发舒兽欲的机会。”
(5).指阐发。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他从没有把这常识发舒出来,引证到事实上,更不必说影响他人了。”
(6).犹高昂,亢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既訐上官得志,意气益发舒,人多畏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 王 下第……俄, 餘杭 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
(7).犹放达。《明史·周忱传》:“歷 宣德 、 正统 二十年间,朝廷委任益专。两遭亲丧,皆起復视事。 忱 以此益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明史·郑一鹏传》:“ 一鹏 性伉直,居諫垣中最敢言……时诸臣进言多获谴,而 一鹏 间得俞旨,益发舒言事。”
(8).犹言无约束。《明史·徐阶传》:“会问 阶 知人之难。 阶 对曰:‘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惟广听纳,则穷凶极恶,人为我攖之……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帝称善。言路益发舒。”《明史·申时行传》:“及 居正 卒, 张四维 、 时行 相继柄政,务为宽大……而言路为 居正 所遏,至是方发舒。”
(9).指花展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养兰诀》:“草木经夏,焦灼之后,必得此一番浓厚露气,濡养两月,方得含膏孕秀,以待来春发舒。”
(10).犹施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魏 汤 二尚书敭歷槐棘,多所发舒。”
(11).犹言充分发展。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鋭于千载。”
《國語辭典》:名士 拼音:míng shì
1.有名的人士。《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袁绍》:「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杨观察是当今名士。」
2.指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礼记。月令》:「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无奈嘉兴的朋友都知道公孙是个做诗的名士。」
3.尚高论、倜傥而不务小节的人士,如魏晋时代尚清谈之士。
2.指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礼记。月令》:「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无奈嘉兴的朋友都知道公孙是个做诗的名士。」
3.尚高论、倜傥而不务小节的人士,如魏晋时代尚清谈之士。
《漢語大詞典》:刘阮(劉阮)
(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漢語大詞典》:刘郎(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漢語大詞典》:夷旷(夷曠)
(1).平和旷达。《晋书·傅玄传赞》:“志厉彊直,性乖夷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寃痛甚矣,而 叔夜 乃更神色夷旷,援琴终曲,重嘆《广陵》之不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先生神思夷旷,谅不恐怖。”
(2).闲适放达。《北史·阳休之传》:“﹝ 休之 ﹞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骢》:“ 陈子龙 《安雅堂集》: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3).平坦而宽阔。 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诗:“大道本夷旷,高情亦冲虚。”《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南宁》:“又郡地夷旷,可宿数万师。”
(2).闲适放达。《北史·阳休之传》:“﹝ 休之 ﹞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骢》:“ 陈子龙 《安雅堂集》: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3).平坦而宽阔。 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诗:“大道本夷旷,高情亦冲虚。”《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南宁》:“又郡地夷旷,可宿数万师。”
《漢語大詞典》:闲旷(閒曠)
亦作“闲旷”。
(1).安静空阔。《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南齐书·萧惠基传》:“初, 思话 先於 曲阿 起宅,有闲旷之致。” 清 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都中燕客者,曰馆曰堂,皆肆也。观优者集焉。乐閒旷,避烦暑,惟江亭为宜。”
(2).指空阔而无人使用(的地方)。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巩华城》:“ 巩华城 有分守公署一所,奠靖所一所,营房五百间,并 嘉靖 十九年增建。餘皆閒旷之地,无一居民庐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捉鬼射狐》:“第綦阔,皆置閒旷;公仅居其半。”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 奕山 之以 黑龙江 外五千餘里,借称閒旷,不候諭旨,拱手授人,此尤寸磔不容蔽辜。”
(3).悠闲放达。《南史·萧子云传》:“ 子云 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顷年 西湖 上好事者所置船舫,随大小皆立嘉名,如汎星槎、凌风舸、雪篷、烟艇,扁额不一,夷犹閒旷,可想一时风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高叔嗣》:“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
(4).清闲无事。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君侯至之初,閭里自相贺。淹滞乐閒旷,勤苦劝慵惰。”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日甚閒旷,得以纵观书策,及往时著述有未备者,皆得缀缉之。”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若不在内廷之大学士,票拟纶音,是其专责,岂可閒旷?”
(1).安静空阔。《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南齐书·萧惠基传》:“初, 思话 先於 曲阿 起宅,有闲旷之致。” 清 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都中燕客者,曰馆曰堂,皆肆也。观优者集焉。乐閒旷,避烦暑,惟江亭为宜。”
(2).指空阔而无人使用(的地方)。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巩华城》:“ 巩华城 有分守公署一所,奠靖所一所,营房五百间,并 嘉靖 十九年增建。餘皆閒旷之地,无一居民庐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捉鬼射狐》:“第綦阔,皆置閒旷;公仅居其半。”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 奕山 之以 黑龙江 外五千餘里,借称閒旷,不候諭旨,拱手授人,此尤寸磔不容蔽辜。”
(3).悠闲放达。《南史·萧子云传》:“ 子云 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顷年 西湖 上好事者所置船舫,随大小皆立嘉名,如汎星槎、凌风舸、雪篷、烟艇,扁额不一,夷犹閒旷,可想一时风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高叔嗣》:“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
(4).清闲无事。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君侯至之初,閭里自相贺。淹滞乐閒旷,勤苦劝慵惰。”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日甚閒旷,得以纵观书策,及往时著述有未备者,皆得缀缉之。”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若不在内廷之大学士,票拟纶音,是其专责,岂可閒旷?”
《漢語大詞典》:疏脱
亦作“疎脱”。
(1).粗率;轻率。《北齐书·阳休之传》:“ 辟彊 性疏脱,无文艺, 休之 亦引入文林馆,为时人嗤鄙焉。”《北史·孙绍传》:“ 绍 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採览。”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 江广文 十载知交,札应即復; 敬 性疏脱过甚,竟忘其别字。”
(2).放达,不受拘束。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峴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清 陈确 《寄吴仲木书》:“弟心境亦不大恶,且疎脱性成,每不能为无益之忧。”
(3).疏忽,出纰漏。 宋 欧阳修 《论孙抃不可使契丹札子》:“臣闻古者遣使最号难才,不受以辞,许其专对,盖取其临事而敏,应卒无穷。今 抃 既不可预教以言,则将何以应卒?苟一疎脱,取笑四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龚孟鍨策问》:“ 龚运干 出题疏脱,以十三宗作十四宗。”《朱子语类》卷五一:“如见 滕文公 ,説许多井田,也是一场疎脱。”
(4).稀疏脱落。 宋 文天祥 《新年》诗:“喜对慈颜看铺鬢,髮虽疎脱未如银。”
(5).松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十·张颜书》:“楷字无出 颜 柳 , 柳 虽有骨,似疎脱,少劲拔,且书体一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云间 莫廷韩 有书才而无书学,往往失於疎脱。”
(6).因疏忽而使罪犯脱逃。《清会典·刑部四·尚书侍郎职掌》:“若审明禁役并无贿纵故纵情事,果係依法看守,偶致疏脱者,拟以杖一百,徒三年。”
(1).粗率;轻率。《北齐书·阳休之传》:“ 辟彊 性疏脱,无文艺, 休之 亦引入文林馆,为时人嗤鄙焉。”《北史·孙绍传》:“ 绍 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採览。”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 江广文 十载知交,札应即復; 敬 性疏脱过甚,竟忘其别字。”
(2).放达,不受拘束。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峴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清 陈确 《寄吴仲木书》:“弟心境亦不大恶,且疎脱性成,每不能为无益之忧。”
(3).疏忽,出纰漏。 宋 欧阳修 《论孙抃不可使契丹札子》:“臣闻古者遣使最号难才,不受以辞,许其专对,盖取其临事而敏,应卒无穷。今 抃 既不可预教以言,则将何以应卒?苟一疎脱,取笑四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龚孟鍨策问》:“ 龚运干 出题疏脱,以十三宗作十四宗。”《朱子语类》卷五一:“如见 滕文公 ,説许多井田,也是一场疎脱。”
(4).稀疏脱落。 宋 文天祥 《新年》诗:“喜对慈颜看铺鬢,髮虽疎脱未如银。”
(5).松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十·张颜书》:“楷字无出 颜 柳 , 柳 虽有骨,似疎脱,少劲拔,且书体一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云间 莫廷韩 有书才而无书学,往往失於疎脱。”
(6).因疏忽而使罪犯脱逃。《清会典·刑部四·尚书侍郎职掌》:“若审明禁役并无贿纵故纵情事,果係依法看守,偶致疏脱者,拟以杖一百,徒三年。”
《漢語大詞典》:疏俊
亦作“疎俊”。亦作“踈俊”。 放达超逸。 唐 刘禹锡 《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纪》:“是岁,以疎俊少检获訕,出牧 邵州 。” 明 方孝孺 《答林嘉猷书》:“谨愿者篤于守而不知推乎性命之原,达乎政教之统;踈俊者鋭于言而不知本乎伦理之常,践乎礼义之实。” 清 龚自珍 《金缕曲·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老矣 东阳 沈 !算平生徵歌説剑,十分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