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崖 → 厓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摩崖 拼音:mó yá
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经文、佛像、诗赋等。因崖壁凹凸不平,所刻文字无法整齐统一,反而形成雄伟豪放的独特风格。由于崖壁粗糙,经年暴露于外,受风雨侵蚀,所以今所见的摩崖书笔致多圆劲浑厚而少方峻,如〈汉石门颂〉、〈唐舜庙碑〉便是。
《國語辭典》:摩崖 拼音:mó yá
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经文、佛像、诗赋等。因崖壁凹凸不平,所刻文字无法整齐统一,反而形成雄伟豪放的独特风格。由于崖壁粗糙,经年暴露于外,受风雨侵蚀,所以今所见的摩崖书笔致多圆劲浑厚而少方峻,如〈汉石门颂〉、〈唐舜庙碑〉便是。
《国语辞典》:摩崖石刻 拼音:mó yá shí kē
雕刻在山壁上的文字、图像等。古人通常在风景名胜处的悬崖山壁上,刻下经书或功名事迹,留传后世。后因字迹优美,遂成为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如〈泰山摩崖金刚经〉。
《漢語大詞典》:北山摩崖造像
在重庆市大足县西北北山上。以佛湾为中心,包括观音坡、佛耳峰、营盘山,长500米。始建于晚唐,盛于两宋。共二百九十窟龛,造像近万躯。还有碑碣《古文孝经》石刻,是世界仅存的古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漢語大詞典》:宝顶山摩崖造像
在四川省大足县东北宝顶山。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包括广大山、龙潭、松林坡共十三处山岩。始建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造像万余躯。有六道轮回、华严三圣、孔雀明王经变、千手观音像等巨型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國語辭典》:石经(石經) 拼音:shí jīng
石刻的经书。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历代都有石经,如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等。今可考见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经为最早。
《國語辭典》:瘗鹤铭(瘞鶴銘) 拼音:yì hè míng
一种碑铭。梁天监十三年华阳真逸撰。正书,文自左至右。碑在江苏省丹徒县焦山崖石上,后陷落江中,南宋中曾挽出,后复堕江,清康熙间陈鹏年募工出之,共五石。
《漢語大詞典》:刊山
(1).砍伐山上树木。
《梁书·张缅传》:“将人怨而神怒,故飞川而荡谷;推冥理以归諐,遂刊山而赭木。”
(2).摩崖刻石。
《隋书·徐则传》:“太傅 徐陵 为之刊山立颂。”
《漢語大詞典》:郙阁颂(郙閣頌)
汉 摩崖名。 东汉 太守 李翕 建 郙阁 阁道以利行旅,时人颂其德,为文勒石于 析里桥 边,故题碑为
《析里桥郙阁颂》。文额皆隶书,相传为 蔡邕 撰文并书,不足信。 宋理宗 时,太守 田克仁 以铭字昏讹,重刻在 略阳县 南 灵岩寺 之绝壁。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本汉》:“
《郙阁颂》为 仇子长 书……虽非知名人,然已工絶如此。”参见“ 郙阁 ”。
《漢語大詞典》:郙阁(郙閣)
汉 栈阁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略阳县 西 嘉陵江 边的临江高崖。 汉 时其地名 析里 ,有桥跨溪,溪通 汉水 ,水涨时交通阻绝。 汉灵帝 建宁 三年太守 李翕 凿石架木,建阁道以利行旅。:“行理咨嗟,郡县所苦,斯谿既然, 郙阁 尤甚。”
《隶续·汉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宋 洪适 释:“ 李君 以 建寧 三年到部,明年治 西狭 ,又明年治 郙阁 ,治 天井 ,可谓除患蠲难,心乎惠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