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04,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女史
侍史
通事
莅政
尹氏
平准
文案
吏曹
司会
道正
遗人
水监
执金吾
院使
管人
《國語辭典》:女史  拼音:nǚ shǐ
1.职官名。周代掌管王后礼仪的职事,由通晓文书的妇女担任。《周礼。天官。女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汉。郑玄。注:「女史,女奴晓书者。是以掌王后礼之职事。」
2.古代后宫的女书记。《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颁官分务,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记功书过。」《红楼梦》第二回:「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
3.对有才能女子的美称。
《漢語大詞典》:侍史
(1).亦作“ 侍使 ”。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 汉 郑玄 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官女。”后汉书·荀爽传:“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復在其外……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 唐 韩愈 《题百叶桃花》诗:“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清 查慎行 《题蔡方麓修撰早朝图》诗:“水晶帘成月如钩,侍史妆成尽下楼。”
(2).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苦追攀,已觉侍史疲奔送。”
《國語辭典》:通事  拼音:tōng shì
1.朝觐聘问的外交事务。《周礼。秋官。掌交》:「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
2.替人传达请谒的事。
3.处理事务。南朝梁。武帝 赠谥裴子野诏:「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劳通事,多历年所。」
4.翻译外国语言的人员或官吏。《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通事翻给奥斯哥等三人听了,三人连连点首。」
《漢語大詞典》:莅政(涖政)
掌管政事。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 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三国 魏 曹植 《帝舜赞》:“ 顓頊 之族,重瞳神圣;克协顽瞽,应 唐 莅政。”
涖政:临朝治理政事。诗·大雅·公刘序:“ 成王 将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刘 之厚於民,而献是诗也。” 三国 魏 曹髦 《以司马师为相国进号大都督诏》:“ 齐王 涖政,不迪率典。”
《漢語大詞典》:尹氏
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书·大诰:“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 孔颖达 疏:“尹,正也。诸官之正,谓卿大夫。”
《國語辭典》:平准(平準)  拼音:píng zhǔn
1.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史记。卷三○。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2.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史记。卷三○。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國語辭典》:文案  拼音:wén àn
1.公文、案件。《南史。卷一三。宋宗室及诸王传上。武帝诸子传》:「义康性好吏职,锐意文案,纠剔是非,莫不精尽。」唐。戴叔伦 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2.旧时官署草拟文书或管理档案的僚属。《老残游记》第三回:「原来这人系江苏人,号绍殷,充当抚院内文案差使。」《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这胡中立乃是江西人氏,近年在上海制造局充当文案。」
《漢語大詞典》:吏曹
(1).官署名。 东汉 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 魏 晋 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吏胥》:“吏曹清则庶务举。”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
《國語辭典》:司会(司會)  拼音:sī huì
职官名。周礼天官之属,职掌考核邦国政务和各官员的治绩,以及财税经济等。
《漢語大詞典》:道正
(1).道观的住持,观主。 宋 苏轼 《乞桩官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勘会当州 天庆观 道正通教大师 钱自然 ,本 钱氏 直下子孙,欲令 钱自然 永远住持。”
(2). 清 代州属掌管道教事宜的机构道正司的长官。清史稿·职官志三:“府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州道正司道正,县道会司道会,各一人。遴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给予度牒。”
《漢語大詞典》:遗人(遺人)
(1).劫后幸存者。后汉书·刘盆子传:“时 三辅 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人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守不下。” 唐 元结 《舂陵行》:“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宋 曾巩 《楚泽》诗:“虫虫旱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
(2).犹后裔。 唐 游芳 《桥亭记》:“ 任 , 风 姓之国也,謡俗古远,其 太昊氏 之遗人。”
(3).遗世之人;隐士。 唐 戴叔伦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耕凿资餘力,樵渔逐四邻。”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上有锦綉百顷之平田,山中遗人耕紫烟。”
(4).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须溪:“他如 闽中 之 谢皋羽 , 徽州 之 胡餘学 , 慈溪 之 黄东发 ,自以中国遗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几。”
《漢語大詞典》:水监(水監)
(1).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 鑑 ”。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 孔 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2).古代掌管水利的官。亦指掌管水利的官署。 元 严度 《〈白虎通〉序》:“余分水监,歷 常 之 无锡 。”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
《国语辞典》:执金吾(执金吾)  拼音:zhí jīn wú
职官名。掌管京师的治安警卫。《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唐。颜师古。注:「应劭曰:『吾者,禦也。掌执金革以禦非常。』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禦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也称为「金吾」。
《漢語大詞典》:院使
(1). 元 时习称掌管茶事的人为“院使”。 清 梁章钜 称谓录·茶:“《小知録》:‘称院使者, 元 之旧习。’”
(2).古代光禄寺中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的长官为院使,正三品。《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这本话乃是 元 朝 大德 年间的事。那朝有个宣徽院使,叫做 李罗 ,是个色目人。” 王古鲁 注:“ 元 时宣徽院(即光禄寺)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长官为院使,本係正三品, 大德 年间陞为从一品。”
(3). 清 代统辖太医院事务的人称院使。 高阳 《玉座珠帘·恶疾初起》:“太医院院使悬缺, 庄守和 是右院判, 李德立 是左院判。”
《漢語大詞典》:管人
古代掌管客馆的官员。管,通“ 馆 ”。仪礼·聘礼:“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郑玄 注:“管人,掌客馆者也。” 俞樾 群经平议·仪礼:“管与馆古通用。仪礼·士丧礼‘管人汲’注曰:‘管人,有司主馆舍者。’是其证也。仪礼释文曰:‘管如字, 刘 又音官。’盖官为馆舍之本字,作馆者后出字,作管者叚借字也。”